NH3的喷泉实验的创新((转载)
发布时间:2010/9/8 13:07:50 作者:netlwb 浏览量:次
利用课本实验装置来进行喷泉实验,需要事先收集好氨气,这不利于学生掌握氨气的制取,而且事先收集到的氨气可能外逸,从而导致实验效果不好,甚至失败。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对氨气的喷泉实验进行了以下改进。
(1)实验装置图(见图1)
(2)实验用品
塑料瓶(矿泉水瓶或可乐瓶)、小试管、橡皮筋、尖嘴玻璃管、短玻璃导管、烧瓶、橡胶管、橡皮塞(双孔两个);浓氨水、氢氧化钠固体(或生石灰)、酚酞溶液、水。
(3)实验原理
利用浓氨水的挥发性,在浓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或生石灰)后,氢氧化钠固体(或生石灰)溶于浓氨水中放出热量,加速了浓氨水的挥发,迅速放出氨气。
(4)实验操作及现象
①将小试管用橡皮筋固定在尖嘴玻璃管上(图lb),然后向塑料瓶中加入适量水,滴人酚酞振荡。
②照图la安装好实验装置,双手握紧烧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③在小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浓氨水、氢氧化钠固体(或生石灰),迅速将其伸入烧瓶内,重新安;好装置,观察现象。这时可以看到小试管中有气泡放出。烧瓶中空气由D处橡胶管排出,当烧并中空气排完后,在D处用夹子夹住。多余的氨气就会由尖嘴导管排人塑料瓶中,溶于水后便可列察到瓶中酚酞试液变为红色。
④反应完毕,用一只手的食指按住瓶塞上的短玻璃管C处,另一只手挤压塑料瓶,使少量才进入烧瓶,即可形成美丽的喷泉。通过堵住C处手指的控制,可调节塑料瓶中进气量,使之产生一定的负压,这样可控制喷泉大小,延长喷泉持续创时间,突出了实验现象。
(5)实验优点
①把气体的收集和喷泉实验的装置连成一叩整体,无需事先收集氨气,操作简单、易于进行,成功率高。
②可节约时间和药品,整个实验可在5min 。内完成;药品用量少,实验可向微型化方向发展。
③喷泉可随意控制、延长持续时间,突出了实验现象。
(6)注意事项
①所加药品的量需根据烧瓶的大小适当调节。
②药品的加入要迅速,避免生成的氨气大量外逸,污染教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