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教学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0/9/8 13:14:15 作者:netlwb 浏览量:次
由人教社编著的试验修订版新版高中教材,增设了“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的实验,该实验的取材和操作与其实验效果密切相关。为了增强实验效果,同时加强实验的探究性和实用性,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对实验材料的建议
1.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 苹果、雪梨、白萝卜和小麦芽组织液都可以作为实验材料,但是也各有特点和区别。苹果组织液必须新制,否则因苹果多酚氧化酶的作用,使其组织液很快呈褐色,影响后面实验颜色的观察,尤其是根据实验正常进度,本实验一般在气温较高的初秋进行,这种氧化酶作用速度更快,班级较多的学校,会带来重复多次制备的麻烦。经实验,一般梨和白萝卜组织液实验效果较好,一是原液无色,二是放置时间较长而不变色;小麦芽组织颜色反应不够明显。
2.脂肪的鉴定 花生、核桃和蓖麻种子可以作为实验材料,核桃核果果皮坚硬、取材不太方便、细胞中脂滴多,蓖麻种子少见、种皮硬质、脂滴多,花生种子多见、种皮柔软、脂滴少一些,干燥花生种子需在实验的前一天晚上开始浸泡,比较而言一般学校选择花生种子为宜。
3.蛋白质的鉴定 牛奶、豆浆和鸡蛋清等都是常用的实验材料,但是牛奶和豆浆都有严重的白色浑浊,影响后面实验颜色观察,而且反应后在试管壁上粘附严重,清洗难度大。鸡蛋清无色清澈透明,蛋白质含量较高,反应后颜色呈现显著。
二、对实验步骤的建设
1.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 由于斐林试剂不能保存,所以必须在实验时当即配制,保证NaOH过量是实验成功的前提。有人建议用本尼迪(Benedict)试剂代替斐林试剂,本尼迪试剂可以长时保存。在隔水加热时,一旦有明显砖红色现象出现即可,不要再继续加热,否则砖红色会逐渐变成黑色。有人建议将试管直接放在酒精灯上加热,此法不宜,因为学生实验时人数众多,试管口难免对着人,容易喷液伤人;实验速度太快,砖红色很快出现,又迅速变黑,难以仔细观察。
2.脂肪的鉴定 徒手切片是本实验的关键,建议在实验前对学生进行详细指导:一是切片时应臂部用力,而不是腕部用力;二是3个手指捏住去皮花生种子时要注意“两低”,食指低于种子,拇指低于食指,然后再由左前方向右后方水平拉片,这是保证不伤手指的关键;三是切下的材料愈薄愈好,拉片时刀片与种子切面不要接触面太大,最好有一点角度,这样在切下的材料最薄的一侧就只有一两层细胞了,观察这个部位的材料细胞中橘黄色脂滴非常明显。
3.蛋白质的鉴定 在加双缩脲试剂时,要保证NaOH过量,这是紫色络合物形成的必需碱性环境条件,若
三、对实验教学的建议
1.注意实验的开放性 安全问题是实验的第一要事,除涉及到安全问题外,应提供给学生一个自由宽松的实验环境。课本中的实验步骤仅是一个常见的操作程序,而不是唯一。允许学生犯“错误”,一切循规蹈矩的实验约束会压制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创造力。学生的所谓的“错误”是一个难得的教材,引导学生去分析错误的原因及其纠正的方法,比简单的按照教材去模仿实验的收获要多得多。
2.增强实验的探索性 本实验是一个验证性实验,在完成教学的基本目标后,应引导学生向探索性方向迈进。一是在实验取材方面让学生去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所以可以多提供一些实验的材料,让学生进行对照实验;二是在实验条件方面让学生去探索,例如可溶性还原糖和蛋白质的鉴定所需温度条件,室温、体温(用掌心握住试管)、隔水加热和酒精灯加热等条件下(酒精灯加热应安排在四周无人的实验室一角进行),反应的速度和颜色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三是在操作先后顺序上让学生去摸索,例如在做蛋白质鉴定实验时,课本要求是先加入双缩脲试剂A,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如果颠倒顺序或同时加入,甚或用斐林试剂替代,结果怎样?在可溶性还原糖鉴定时用双缩脲试剂能替代斐林试剂吗?四是在反应的酸碱性条件上允许学生去验证,可溶性还原糖和蛋白质鉴定都要求碱性环境,那么酸性环境下的实验现象是什么?积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比简单的验证,更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因为我们的世界更需要的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