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溶液的微型化学实验((转载)
发布时间:2010/9/8 13:15:23 作者:netlwb 浏览量:次
微型化学实验是在微型化的仪器装置中进行的化学实验,其试剂用量比对应的常规实验节约90%以上。从学校层面考虑,微型化学实验所需的药品多者只需5mL,少则一滴溶液即可。一滴溶液有多少呢?《美国药典》(The United States Pharmacopeia)官方定义一滴质量在45mg~55mg之间,如果对于一种密度约为1g/mL的液体来说,一滴溶液应当有0.045mL~0.055mL。其实一滴溶液的量还与所用滴管的直径密切相关,也跟液体的粘稠度有关。滴管直径大,液体的粘稠度适当的大些,一滴液体的体积也就大些,反之则小些。对于中学化学实验来说,一般20滴液体的体积约为1mL,也就是说,1滴液体的体积约为0.05mL。这么一点反应物能做怎样的实验呢?
(1)一滴食盐水的电解和导电
我们在药片铝塑板中滴入一滴饱和食盐水,将其作为电解对象,采用全活动铅笔专用笔芯(HB,0.7,截断为2cm长)作为电极,用导线、夹持电极的鳄鱼夹、9V电池与发光二极管连在一起,将铅笔芯插入盐水中,发现发光二极管亮起微弱的亮光,同时还闻到微微的氯气刺激性气味。
阴极:2H2O+2e- =H2(g)+2OH-
阳极:2C1-=Cl2(g)+2e-
(2)酸碱中和中的一滴紫甘蓝指示剂
紫甘蓝,又名紫卷心菜,所含色素的颜色会随pH改变,而且色泽鲜艳,水溶性好,其汁液在化学课外活动中常作为酸碱指示剂的生活素材。
我们在表面皿上依次滴加一滴稀盐酸、一滴NaOH溶液(10%),两滴之间距离相差5mm左右。再滴加一滴紫甘蓝汁于两滴溶液之间,发现紫甘蓝汁与盐酸相接触的部位呈现玫红色,与NaOH溶液相接触的部位呈现绿色,此时未与酸或碱接触的甘蓝汁仍保持蓝紫色,此时三滴溶液呈现出红、紫、绿三色,与“阴阳海”的自然景观颇为相似。
当我们用铅笔芯将三滴溶液搅拌均匀,又恢复成甘蓝汁原本的紫色,这是因为阴极、阳极产生的新物质发生了反应NaOH+HCl=NaCl+H2O。
(3)一滴紫甘蓝汁的电解
紫甘蓝汁不仅充当酸碱指示剂,还兼作电解对象,能方便地显现电解过程中两极的变化,一举两得。我们直接在药片铝塑板的一个凹槽内滴加一滴紫甘蓝汁,再滴加一滴硫酸钠溶液(仅仅为了增强溶液导电性),将溶液用铅笔芯搅匀后作为电解对象,底部衬上白纸便于观察。仍然采用实验1的电解装置,将两根铅笔芯电极插入盐水中,即可观察到两极均有大量的细微气泡冒出,阳极附近溶液呈现红色,阴极附近溶液呈现亮绿色,分别预示着发生以下电极反应:
阳极反应式:2 H2O-4e-→O2+4H+;
阴极反应式:2 H2O+2e-→H2+2OH-;
(4)一滴浓盐酸和一滴浓氨水的反应
我们在表面皿上滴加一滴浓盐酸、一滴浓氨水,两滴之间距离相差lcm左右。实验过程中需要小心,不要将二者混合。细心观察7~8min,可以看到两滴之间隐隐有白烟逸出,发生了如下反应:NH3+HCl=NH4Cl。实验过程中白烟出现位置与浓盐酸靠得更近,这是因为NH3和HCl挥发时,NH3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运动速度比HCl快。
(5)一滴氢氧化钠与金属铝产生的氢气
金属铝是少数几种能和碱反应的金属之一。在表面皿上放置一小片铝(约5mm×5mm),先滴加一滴洗洁精,再滴加一滴浓NaOH溶液,立即发生如下反应:
2Al+2NaOH+6H2O=2NaAl(OH)4+3H2 ↑
反应产生的气体在洗洁精中生成一两个气泡,点燃火柴使火焰接触气泡,气泡炸裂时可以听见轻微爆鸣声,偶尔可以看见火光闪动。该实验由于产生氢气量少,所以点燃时无须担心安全问题,简单方便。
(6)一滴浓硝酸和铜片的反应
铜与浓硝酸产生.NO2,与稀硝酸反应产生NO,是中学化学典型反应。由于产物中有有毒气体,所以适合采用微型化学实验减少环境污染。我们在表面皿上放置一小块约5mm×5mm的铜片,滴加一滴浓硝酸,迅速盖上另一表面皿。通过玻璃可看见有红棕色气体生成,且浓硝酸在和铜片反应时产生的Cu2+由于溶剂水量少,所以浓度显得格外大,呈现出绿色,向表面皿中添加三滴水后,可见液体颜色渐渐由绿转蓝,反映出Cu(H20)24+溶剂的颜色。
通过以上只用一滴溶液的微型化学实验案例分析,可以总结出以下优点:
①充分体现对学生鼓励机制:因为是只需一滴溶液的实验,即使在家中也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纵然是胆小的学生也将获得更多接触化学的机会。
②刺激学生创造性思维:将常规实验缩小为局限的空间和0.05mL的药品容量来完成。通过对实验工作的改进,他们可以找到一个需要解决方案的问题。通过实验的设计和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他们独立思考的机会。
③增加感性认识:微型化学实验人人可以亲自动手操作,虽然量少,但现象明显便于观察。笔者设想,一滴溶液的微型化学实验尤其适用于那些有颜色变化、气体释放、产生沉淀的化学反应,即使再小的反应体系,我们仍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去观察细小的实验现象,开发出微型实验新天地。 ’
④安全和环保:实验对象只需一滴液体,可以很容易地被收集在烧杯、表面皿甚至生活中的一些仪器替代品中。同时,由于实验中使用了极少的药品,自然产生的废气、废液也是极少,只需一张卫生纸即可将反应后的残液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