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首页>>实验室>>实验园地>>化学实验>> 文章
抓好化学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转载)

发布时间:2010/9/8 13:33:37 作者:netlwb 浏览量:

化学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它可以帮助人类解决面临的许多问题。如提供人类所需的衣食住行及各种生活用品;开发新能源、新材料;研制新医药;控制污染和保护环境等。化学是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和创造性的科学。而化学离不开实验,任何原理、规律无一不是从实验中得出的。实验是化学学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实验也是化学教学的的重要基础。通过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准确的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而且可以训练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因此,必须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和优势,使其真正成为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领域。

1以实验为先导,激发学生兴趣

首先根据大纲要求,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精心设计实验问题,使学生对问题感到有趣、好奇,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并在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的时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讨论,并适时进行引导、启发,使教学过程始终处在活跃的气氛之中。例如,在讲钠的化学性质时,可以先做玻璃棒点灯这个小实验(玻璃棒尖端沾有水,而灯芯上事先放上了金属钠),通过现象让学生思考。这样的开头,简明扼要,生动有趣,一开始就能把学生深深地吸引,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引导他们理解实验理象后的化学知识。

2以实验为媒介,培养学生优良品质

(1)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不断纠正观察的错误和误解。案例1:在观察磷在氯气中燃烧的现象时,有的学生说生成的是白雾。在学生争论后应及时指出,该反应生成贩是PCl3PCl5,PCl3无色液体,PCl5白色晶体,所以磷在氯气中燃烧形成的是白色烟雾。案例2:在做氯化铁与硫氰化钾溶液反应实验时,很多学生误以为得到的是红色沉淀,通过认真观察和正确的理论分析得出结论应是红色溶液。案例3:苯酚与氯化铁溶液的反应,很多学生误以为产生的的现象为紫色沉淀,通过学生亲自实验得出正确结论应为紫色溶液。在实验中必须提倡边观察边思考,使学生逐步养成准确观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科学的观察与思维方法。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实验作风

要求学生每次实验都应有观察记录,对所有的数据和观察结果有怀疑的可以重做,不能人为地修改实验记录。原中国科学院院和、著名化学家卢嘉锡,在中学时代上化学课时,总是提前进入实验室认真做好实验前的准确工作,并细心操作、注意观察和详细准确记录,特别留心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后来他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获得出国留学的资格,并获得了博士学位。由此可知,只有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实验作风,才会取得优异成绩。

(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思考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敢干创新的科学精神。化学实验本身的特点,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具有独特的优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其思想、情感、意志、精神等各方面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教育,对其科学素质的养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对此不知不觉或视而不见,是对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在教学中应尽量创设有利条件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首先,要增加实验教学的探索性。科学知识强调的是确保定性,而科学精神强调的是确定性,而科学精神强调的却是不确定性。强调科学精神就是强调怀疑的、批判的和创新的精神,就是要善于在没有问题的地方产生问题,在没有现成答案的地方寻找答案。

在实验教学中,一方面可以将现行教材中的实验改造成探究性实验,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精选化学史上的一些范例,引导学生依照科学家的形容方式,学习和尝试完整的实验探究过程,使他们亲自体验探索自然界的乐趣,逐步学会科学的形容方法。

3以实验为手段,开发学生智力

在上化学实验课前,应布置研究题目,发实验预习提纲,让学生自己找材料写出预习报告,经教师检查认可后,学生再去实验室完成实验。对一些难度较大的关键性实验,教师应一一过目,当场评论、检查验收和评分。对操作不合规范或现象不明显的,要求学生重做,直到成功为止。要创造条件全面开放实验室,让学生随地能进行各种实验。特别是对于高年级或一些学生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在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后,鼓励他们提出新的问题,并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设计一些小实验,独立或与他人合作解决这些问题,同时还可以通过实验来证明自己在学习中的一些疑问。以此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个性特长,使他们养成用实验探究求知,大胆质疑的科学精神。

总之,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充分利用好实验这个得天独厚的教学手段,使教学成为艺术,用实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智力,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现代人才。

版权所有常州市金坛区第四中学 地址: 常州市金坛区西城路11号 联系方式:0519-82851407

技术支持: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