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首页>>实验室>>管理心得>> 文章
浅谈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

发布时间:2016/10/17 9:32:58 作者:汤桂珍 浏览量:

浅谈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

摘要:探究式教学是新课程理念提出来的有效的教学方式,本文从重视体验性、加强合作性两个方面具体阐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

关键词:科学探究;体验性;合作性

“探究”亦称发现学习,是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搜集数据,形成解释,获得答案并进行交流、检验、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inquiry learning)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科学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新课程理念把学生的自主性探究问题提到了突出的位置,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体验知识的获取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锻炼获得知识的能力,为学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决定了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的重要性。那么,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怎样遵循探究式教学的模式呢?下面谈谈本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些思考与实践。

一、重视体验性,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使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完美结合。

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成功的教学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才能实现。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学生个体才能得到发展。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说“一听就懂,一做就错,一过就忘”就是缺乏“经历”的缘故。在探究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探究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提出的现象或创设的情景应当是不加任何示意的,即所谓开放性问题。教师的任务是引导、组织好活动,及时把握问题讨论的方向,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抓住机会培养其探究能力,最后要求学生给探究的结果即评价。

⒈体验验证性实验的实施

例如,在高中化学第一册(必修)中“浓硫酸的脱水性质”的教学中,白糖变成了一个“黑面包”。学生看后兴趣高涨,都问:“白糖怎么变黑了?”我因势导利:黑色物质是什么?怎么证明?学生积极思考,先确定是碳,又提出各种检验的方法,经过讨论,最后决定用浓硫酸与碳反应。这时又涉及产物的检验问题。我再提出:如何检验产物?接下来根据教材上提供的化学方程式:C+2H2SO4()CO2+2SO2+2H2O,设计出验证这三种产物的实验,包括实验所需的试剂和仪器,以及验证产物的先后顺序 ,然后进行验证实验。这样,学生由观察到探究,从对新奇现象的兴趣转变为探究、思考。不仅可以有效地掌握课本知识,从此以往,还能培养学生稳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⒉体验探究性实验的实施

例如,AlCl3溶液和NaOH溶液的反应实验,在实验前首先提出: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和往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AlCl3溶液,反应现象有什么不同?做一做这个实验,并寻求理论解释。问题一提出,就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他们去仔细观察实验的过程。此时,教师应不失时机讲清观察实验的思路。第一,实验现象有哪些不同?第二,涉及哪些化学知识和原理?随着实验的进程和问题的不断提出,学生边观察、边思索,促发了对实验研究的兴趣。此时,教师还应讲清研究这些现象的关键知识是AlOH3的两性,而沉淀的生成及溶解决定溶液的酸碱性。这样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便形成了从实验操作、观察现象,到解释现象,得出结论一条研究化学实验的思路。从而达到了培养思维,发展能力的目的。又如,在高中化学第一册(必修)中“镁的提取及应用”的教学中,可以先引导学生思考CO2可以助燃吗?学生往往会有不同的见解。此时教师不要马上作出评价,而提供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和药品,让学生通过亲自实验来证实自己的说法。先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盛CO2的集气瓶,观察到火焰熄灭;后将燃烧着的Mg条伸入盛CO2的集气瓶,观察到Mg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光芒,且有少量黑色物质附着在内壁上,并有白色氧化镁生成。之后对上述的实验结果展开教学,让学生知道,CO2在一般条件下,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在特定条件下也会支持燃烧的结论;让学生体会到化学是“求真”的,是把实践作为真理的唯一标准,化学也是“至尊”的,是以理服人的。

“知识出在人的手指尖上”一语道破了亲身经历有效促进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道理。只要教师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有结构的材料,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探究环境,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发现探究的欲望,并让学生亲历探究实践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领悟其中真谛,使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进行完美的结合。

二、加强合作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未来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要求具备完善性格的人才,如团队精神、坚强的意志、刻苦的精神等。科学研究的过程也是需要合作的。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与人协作的能力较差。成功的合作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使学生学会交流、参与、倾听,学会尊重他人,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是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通过共同学习、讨论、研究,使每个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学习活动。合作学习是当前课改的主流,而探究式教学非常需要学生以合作的形式参与学习。

⒈演示实验教学中合作探究的实施

为打破传统演示实验模式,对新授课中的部分演示实验,可以尝试用以下方法改变以增强课堂气氛的活泼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性,让学生从合作探究中体验科学实践活动中的成功喜悦。

教师设计让动手能力强和动手能力弱的学生同时上讲台,共同完成操作,教师作评委,对正确无误的操作给予积极评价;对不规范的操作及时指出,并提供建设性意见。如高中化学第一册(必修)中的“铵盐的性质”中“氨气的制取”实验是初中“氧气的制取“的翻版,学生有一定的实验基础,所以我先让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完成发生装置的装配,然动手能力弱的同学完成收集装置。同时实时提出问题,为什么发生装置的试管要略向下倾斜?收集氨气的试管为什么向下?棉花应蘸取什么试液?为什么蘸取这种溶液?怎样检验氨气是否集满?提问前先说明:两位合作者可以相互讨论,回答不出或不完整由其他同学来补充。实验下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上台的两位同学精诚合作的精神很让人佩服。

⒉学生分组实验中合作探究的实施

在学生分组实验教学中,注意学生间的分组搭配,动手能力强与弱,理论知识好与差,男生与女生的搭配,通过有意识的分组,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各取所长,增强实验探究的效果。在完成分组实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留有时间,有意识的布置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趣味探究实验。采用竞赛形式,以实验结果来评出优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例:“卤素”一章教学中,关于“新制氯水中存在哪些微粒、什么时候考虑到什么粒子参加化学反应”一直是学生感到困惑的问题,为此我将问题设计为探究性课题——“用实验证明新制氯水的成分”,提供相应药品:PH试纸,硝酸银溶液,鲜花等,让学生分组实验,进行探究。学生在合作讨论的基础上比较快地设计出各种各样的实验方案,经过分析、比较各方案的优缺点,得出了正确的实验结论。教师适时表扬,有一点成功,表扬一点;有一步创新,表扬一步。最后评出最佳实验方案,请优胜者说明实验原理和操作,展示正确的实验结论和实验记录。整个学习过程,学生们都在积极主动地忙碌着、参与着,通过学生发言、相互质疑、耐心聆听、积极探讨来完成。

科学探究的特点以及化学学科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化学实验有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优势。在探究过程中,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无不渗透着一种相互合作、交流共享、及取他人意见的精神。在探究教学中适时安排一些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后再重新分组,教师不断监控,及时了解合作情况并加以点拨、引导,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与不同的伙伴学习合作的能力,还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要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模式。它可以改变课堂教学机械沉闷的状态,让课堂充满生机,使师生双方处于平等、自由、宽容、鼓励和帮助的“伙伴”关系,从而达到共享知识、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真正摆正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全面实现课程目标。

参考文献:

1朱志平.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理论与实践.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2常州市教育局.共同应对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困惑与思考.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3吴春良等.探究性学习.北京:《教学仪器与实验》编辑部.2008


版权所有常州市金坛区第四中学 地址: 常州市金坛区西城路11号 联系方式:0519-82851407

技术支持: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