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版孟母三迁 培养出高球“国手”
发布时间:2012/11/20 11:26:26 作者:政教处 浏览量:6899次
现代版孟母三迁 培养出高球“国手”
昨天下午4点,阳光仍有些刺眼,南京五台山高尔夫练习场上,吴豪川这一天已经挥杆击球1600多个。父母就坐在他身后的椅子上,在过去的五六年里,这样的日子一天天重复着。去年,16岁的吴豪川因为在国内各类赛事中的杰出表现被高尔夫国家青少年队相中,成了一名青少年高尔夫“国手”。在同龄人中,他是国内一流高手之一。而这个少年今天成绩的背后,有一个现代版的“孟母三迁”故事。
第一迁
为了孩子学习,迁居南京
吴豪川是个早产儿,刚出生的时候只有5斤重,“就和他奶奶买的母鸡一样重。”妈妈丁女士说,“但他从小就乖,吃了睡睡了吃,三个月就长到了18斤。”原本被称为“点点”的吴豪川从此变成了“胖胖”,至今爸妈还这么叫他。
爸爸是大学老师,妈妈是医生,两人从孩子生下来就开始思考怎么培养:“当时觉得孩子只要健康、快乐就好,我们不会强求他做什么,但只要他需要,我们就要提供最好的条件。”当时吴家的条件还不错,夫妻俩职业好、收入高,吴爸爸还自己做些生意。
他们了解到江苏的教育质量高,其中南京鼓楼区的口碑更是好,于是举家带着刚上二年级的儿子到了南京,进入鼓楼区一中心小学,为了让孩子有充足的睡眠、长好身体,他们特地把家安在学校对面的五台花园。当时的吴豪川都是在早上看完了喜欢的体育新闻后才不急不忙去学校的。
上小学时,吴豪川已经有了一项与众不同的特长,这还得从他不会走路的时候说起。一次吴爸爸出差上海买回来一个玩具台球,吴豪川总是一次次重复拿着球杆击球,神情非常专注,不舍得放下。到了6岁半的时候,吴豪川开始正式学斯诺克,9岁的时候就拜了国内第一位赴英国参加世界职业台球赛的郭华为师,一到假期妈妈就会带着他坐飞机到广州训练,平时自己就在家练,至今吴豪川家的客厅里还摆着一张台球桌。
第二迁
孩子兴趣转移,改学高尔夫
这第二迁,不是迁居,而是迁移了训练项目。当时吴豪川的台球技术在同龄的孩子中已经很不错,甚至被看中,有人要和他签约。但他当时还只跟球桌差不多高,体能不够。于是吴爸爸就让儿子接触高尔夫运动,认为这项运动不激烈,又能呼吸新鲜空气,看见绿地对视力好。没想到只在高尔夫练习场学了几次,三四个月后,一次业余比赛中,吴豪川竟然得了亚军。
接触了高尔夫运动,喜欢自然的吴豪川着了迷,向父母提出要专心学打高尔夫球。当时父亲觉得不错,这是个小众运动,将来说不定有前途,母亲却不太喜欢,觉得这项运动太晒人,把皮肤都晒黑了。可她还是尊重孩子的选择,几年下来,当初喜欢裙子高跟鞋的时尚女郎成了整天穿着运动服的“陪学妈妈”。
当时,在南京这项运动并没有多少人练习,为了让儿子能够得到好的发展,夏天去烟台、冬天到广州,妈妈始终都陪着,爸爸有时出去做做生意,大多数时候也是陪着儿子。“他几乎每一天都要练球,平均每天8-12个小时。”伴随着大量的训练,吴家父母也几乎倾家荡产。从10岁学高尔夫到现在,吴爸爸算了笔账,花费了差不多一两百万。“小时候打一场球要1000多块,一副装备要四五万,因为个子长得快,有时三个月就要换一副,现在是一年两副。”而打一次比赛,至少要花费8000多元。吴妈妈说,当看到北京奥运会的比赛场面,都会想起运动员父母的不易,眼泪止不住地流。
为了训练、打球,吴豪川一年只能上两三个月的文化课,不过他的收获却非常多。通过打球,吴豪川认识了世界各地的朋友,他不仅英语流利,还会日语、韩语的对话,广东话也很好。去年他用一个月的时间就翻译了一本100多页的英文版《101高尔夫秘籍》。吴豪川现在是南京29中高一(7)班的学生,很多时候,他的文化课只能靠老师开小灶,但成绩一直不错。
第三迁
越打越专业,父母跟着改行
2006年,这个仅学球三四年的少年就得到了中国青少年锦标赛的冠军。此后,每年都有十多个奖项。也因此他被国家青少年队相中。
“我以前打球是为了交朋友,现在想得第一。”一直在安静练球的吴豪川坚定地告诉记者,他已经瞄准了明年的亚运会,争取代表中国参赛,所以他的训练一天也不会放松,即使是过年期间,也一直在坚持。
“现在我们需要投入的越来越少。”作为未来之星,吴豪川现在的装备都有顶级厂家资助,打球也基本是免费的,现在他还是非职业的青少年选手,打得再好也不可以获得奖金。但到20岁以后,就可以考职业选手。同时,作为高尔夫的优秀运动员,他也有希望被世界著名大学录取,去年,吴豪川就曾经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副校长约见。
当年不少人说他们,为孩子双双放弃事业,牺牲太大了。几年下来,夫妻俩怎么也没想到,他们现在的职业发展也和高尔夫联系了起来。不爱室外运动的吴妈妈因为天天陪着儿子打球,现在挥起杆来也常常得到专业人士的肯定。“我还曾经在南京当过助教,教高尔夫的赛场礼仪和规则。”而吴爸爸从给儿子当球童开始,学会了组织比赛、球场规则,现在已经参与起高尔夫球赛的组织工作。
上一篇: 教家长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方法
下一篇: 好习惯源于细节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