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图书馆
发布时间:2010/9/16 11:07:01 作者:netlwb 浏览量:4506次
王锦霞
摘要:文章论述了在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题的今天,图书馆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服务观念,构建和谐图书馆,更好地为读者服务。以人为本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作为服务客体的读者;二是作为服务主体的图书馆员。
关键词: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图书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体现的不仅仅是物质文明的建设和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精神文明的程度和人们的文化素质修养。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公共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履行社会教育及文化传播的职能,在和谐社会建设中负有非凡使命,大力加强和谐图书馆的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图书馆是社会知识和信息保存与传递、扩散的重要机构之一,图书馆通过收集、整理和保存文献信息,实现思想、知识信息的交流,从而提高社会成员的文化教育水平,提高社会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进步。和谐社会的生成,是社会诸因素渐进式积累的结果,是物质、精神、人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在诸因素中,人是第一位的、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图书馆工作因读者对知识的需求而存在,因图书馆员的工作而发展。“人”才是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因此,构建和谐图书馆要体现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就是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和现代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这是一个完整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包含“以读者为本”和“以馆员为本”两个同等重要的方面。 1 以读者为本 以读者为本,即奉行“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原则,以读者为中心,使图书馆的全部工作都以满足读者的需求为出发点,最大限度地实现图书馆的自身价值。 1.1 树立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 图书馆的主体是读者,而不是书。图书馆的价值体现于读者对它的利用之中,读者的需求是图书馆事业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前提,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永恒的主题。而图书馆的管理工作通常又是单调、枯燥和烦琐的。如果没有较强的“读者是上帝”、“为读者服务是天职”的观念,就容易产生厌恶的情绪,工作就不会有热情,就容易使读者反感,容易发生矛盾和冲突。而以人为本,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是图书馆价值观的凝结与提炼,它给图书馆的行为准则和发展目标树立了一个全新的方向,只有真正做到“读者第一”,才能使馆员唤起巨大的工作动力和服务热情,并以高水平、高效率、高热情地为读者服务,实现图书馆管理的全面和谐。图书馆的一切工作、服务都要围绕读者需求展开,把方便、快捷、有效地向读者提供文献信息服务作为工作的中心、出发点和归宿。要尊重读者、研究读者,并对此做出积极的反应,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平等地对待每一位读者。 1.2 营造人性化服务环境 图书馆在建筑功能和内部环境建设中,都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要营造一个可以刺激和提升读者的求知欲望及探索热情,创建提高学习和研究效率的优雅环境,使读者在舒适的环境中完成对信息的利用,从而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图书馆的建筑应具有自己的文化内涵,其造型应与所处地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统一、融洽。图书馆内应布局合理、标识清晰,使读者能最快找到所需。室内应有良好的光照和通风,馆内设备如书架、书柜、书桌、座椅等要坚固实用,造型新颖、色彩和谐。空间环境方面,可在走廊和阅览室内,用一些盆景、花卉点缀其间,墙上装饰一些名人名言字画,营造一种和谐、优雅、整洁的环境。 1.3 创新服务方式 图书馆要将可用的信息转化为读者使用的资源,为读者开展多层次、多方位的服务。改变以往“我提供什么服务,读者就接受什么服务”的服务方式,开创“读者需要什么服务,我就提供什么服务”的图书馆服务发展道路。提高服务的针对性,扩大服务范围和领域,加快文献信息的流通速度,提高文献信息的利用率,使读者获取信息及时方便和准确,从而得到最满意的服务。如实行藏、借、阅一体化,实行开架服务,利用网络、宣传栏等形式介绍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为读者推荐优秀图书,帮助读者确立阅读目标和范围;加强与读者的交流与沟通,设置读者意见箱,召开读者座谈会,针对多层次、多类型、多学科的读者群,可以建立读者档案,延长开馆时间,满足读者的借阅需要。有条件的可以举办各种小型的学术论坛和学术报告活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读者的需求也不断变化,图书馆要创新服务方式,适应这种发展和变化,改变以往单一的馆藏文献的外借与内阅服务模式,利用现代网络平台,提供各种数据库服务、知识库服务以及多种在线或离线信息服务。总之,图书馆要把丰富的馆藏信息资源,以最便捷的服务方式、最优良的服务质量、最充足的服务时间,为读者提供最有用的信息,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图书馆读者人性化服务的真谛。上一篇: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信息服务
下一篇: 已是最后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