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教师园地>>校本培训>> 文章
2013年暑期校本培训材料话题七:微课程的开发与利用

发布时间:2013/6/29 9:22:13 作者:教科室 浏览量:11824次

主题7微课程的开发与利用

第二组 主持人:孙福明

时间:518日上午

参加教师:16

沙龙记录:

常州市教师相聚于正衡初中,参加“常州市教师教学沙龙”。由孙福明主持的 “微课程的开发与利用”课题在各位老师的踊跃发言中热烈进行着。

沙龙的一开始,孙老师细化了微课程的相关知识,让参加该活动的老师对于微课程的理解更近了一步。他提出:“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就是“微视频”,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微课”的主要特点:(1)教学时间较短;(2)教学内容较少;(3)资源容量较小;(4)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

“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这使得“微课”资源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广大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学业水平。

孙主任提出的3个问题:(1)什么是“微课程”? 2)怎么开发微课程? 3)怎么利用微课程?进入了沙龙的第二个流程,教师们结合自己所任学科,谈了自己在接触、制作微课程的过程中的想法和建议。根据各位老师的发言,汇总起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话题:

话题一:关于开发学科微课程困惑

1、关于微课程的利用:

1)怎样突出微课程的优势?区别于平时的ppt?怎么令它使用起来更方便?

2)学科微课程和我们平时的课件怎样有效结合?使得微课程更好地走向学生,真正地为教学直接服务?

3)学科微课程主要能分为几个方面?关于课前的导入或者课文的升华?或者是好的学科学习方法?

4)是否所有学科都适合使用微课程?

5)学科微课程针对学法好一些还是针对教法好一些?

2、关于微课程的制作:

1)制作一个课程,极为耗时,如何制作更为方便?

2)怎样把平时的积累教学经验开发出来?是否让专家领队,经验教师为主力军来进行制作?

3)关于学科微课程,该开发怎样的学科微课程才能更好的运用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呢?

3、关于微课程的价值判断。是帮助记忆?激发兴趣?促进理解?提升素养?

话题二:关于学科微课程的利用和开发的想法或建议

1、关于微课程的开发:

1)微课程的开发应以有效的课堂为主体,应从学生提升学生素质为关键,将学生单一的课堂内的学科学习,通过微课的开发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让教师们掌握在课堂上不留意的一些细节进行研究。

2)学科微课程可以针对学科特点、年级特点,梳理出一些相应的知识点,选择较小的切入点,制作成微课程。

3)对学科微课程,既要有上位的规划,又有下位具体微课程的支撑,建立素材库,做到资源共享,这样才能更快地完善起来。

4)根据知识结构体系制作有系列性的知识点微课程,同一学科的老师可以领任务,这样避免重复劳动,也能互相借鉴。

2、关于微课程的利用:

1)从实用性来讲,微课程要能用来渲染气氛、课堂引入、重难点剖析、巩固迁移。

2)针对学科特点、年级特点,梳理出一些相应的知识点,选择较小的切入点,制作成微课程。

3)共同建立一个素材库,最好能分类。这样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也可以提高利用率。

4)学科微课程——用于教师:教材分析能力、目标的确定等;用于学生:激发学习兴趣、难点破解等。

5)微课程不能完全替代PPT课件,可以就某个问题进行突破。

6)微课程为学生而用,学生可以随时观看,从而掌握相关的知识点,温故而知新,对于学生掌握知识点和拓展相关知识是很有帮助的。

7)微课程不能占据整堂课,在使用中要有一个度。在更多时候,可以作为现教育模式下的一种教学辅助。

3、关于微课程的形式:

1)微课程视觉效果高,形象有趣。

2)开发视频微课程,更简便的方式就是使用可汗学院的录像模式。

话题三:开发学科微课程从哪个方面着手呢?

1、对于某一个知识点的突破的微课、对后进生和不爱提问的学生的提高很有帮助。

2、学科微课程要经过一个精心制作、反复推敲,修改完善的过程,适合作为阶段成果的分享。

3、开发学科微课程可以按照学科章节的知识点来进行开发,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一个知识体系结构,更贴近我们的实际。

4、在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中,可以做关于班级的微课程,让学生生动形象的了解到班级里出现的问题和应该注意的事项。

5、对于某一个知识点的突破的微课、对后进生的提高很有帮助。

6、难点——突破;重点——落实;激趣的切入点——引导。

7、从身边做起,所教的学科入手,与本校同事或同学科的盟友共同行动,共享资源。

8、学科知识点及方法的归纳与梳理,课的导入与总结。

9、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用趣味性较浓的形式,将教学的重点难点结合。

10、大家说的都是在知识层面提高学生,其实我们可以利用微课程在心灵方面提升学生,这类资源,可以开发。

11、学法指导方面的学科微课程的也很受老师欢迎。

12、介绍好的学习方法、思维过程。

13、可以针对当时教学中存在的难题进行及时的开发,对遇到的特色活动进行开发。

14、渠集各学科教师在课堂的优秀做法,让教师们学习。

15、可以专门开发给毕业的同学用的,把学年段做成连贯的专题,例如初中三角形知识系列,小学空间与图形系列。

话题四:按照学科分类是一个趋势,也是学科微课程的一个显著特点。学科微课程应如何突出学科的特点,才能更为贴近我们的教育教学实际呢?

1、学科微课程要突出学科的特点:专业性的体现是最为重要的。

2、学法的指导、知识的分类、知识的巩固、课外的延伸。

3、学科课程可按照学科章节的知识点来进行开发。

4、按照课标对本学科的目标,进行分类设计。参照新课标,贴近学生实际,创新实用!

5、学科的专业性是很重要的,专用名词、符号的使用少不了的。

6、要制作一个学科的,还是要根据课标发挥大家的智慧和劳动,不然是很难形成体系的,零零散散的不利于发展。

7、学生的知识是系统化的,横向纵向,都可以联合。平时注重年级,复习时注重整体。

8、可以开发成工具书式的,方便专题查阅。

9、按照课标对本学科的目标,进行分类设计。

10、信息技术中涉及到程序设计的也有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11、学科的思维导图要是可以做成微课程,那么我们的学生收获的将是超乎想象的。

12、我是一名数学老师,微课对我来说,我想做一些经典的公式推导过程,方便理解,方便记忆!

13、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加入一些数学史的内容,以此培养学习兴趣,比如:无理数的发现者,被活活投入了大海喂鱼等经典故事。

14、学案形式的微课程建议开发时针对受众不同的程度,做好高、中、低要求的,一个主题同时做三套,可供老师们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推荐给不同的学生使用。

话题五:学科微课程潜在问题与风险

1)学科特点:凸显学科内容和操作办法为主,注意区分一下与课堂组织、教育策略的区别;最好能抓住学科内容、学科本质来制作。

2)教学目标:课堂中过多使用微课程,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完成会有折扣。

3)观点提升:每次说明一个问题、说清一个观点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果很多点,可以成系列、分集来呈现。选小切入点,说透。

4)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目前的课务量比较重,学生能否在课余时间上网观看微视频?。

5)质量把关: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致命性)。

6)教师的方法、技巧不被人认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活动的尾声,孙老师对这次的沙龙作了一个简单的总结:

1、微课程出发点: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方面入手,突破难点;落实重点;激趣的切入点——引导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2、素材来源:

1)专业报刊,学科杂志等上面的策略。

2)针对课堂上的小现象进行开发。

3)从身边做起,所教的学科入手,与本校同事或同学科的盟友共同行动,共享资源。

4)针对当时教学中存在的难题进行及时的开发,对遇到的特色活动进行开发。如数学方面,对经典的公式推导过程,方便理解,方便记忆。

3、形式上:

1)学科教学的切入点,更要小。

2)分版块,分序列,成体系。

3)学校的备课组或者科组会可以就某一个主题展开讨论,大家一起找策略。

4、鼓励各位教师勇于尝试,做个细心人,更好地设计出适合不同学生的微课程,将微课程作为传统课堂的补充和渠道。

这次活动让每位老师都受益匪浅。最后,第七届“常州市教师教学沙龙——微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在老师们的热烈掌声中结束了。

第三、第四组 主持人:宋德龙

518日上午,来自各学校的对“微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这个专题感兴趣的老师们齐聚正衡中学八(5)班教室,共同进行了研讨。围成圆桌式的沙龙形式,使得会场气氛热烈,大家畅所欲言。

本次活动由常州市教育教研室组织,高中英语教研员宋德龙老师主持。为了对微课程开发与利用的主题进行一次充分而且辩证的讨论,主持人将活动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针对微课程的历史、定义、意义、制作方法、使用效率等方面进行“头脑风暴”式交流。

第二阶段:针对微课程这一新生事物的发展前景,根据前阶段交流的信息,进行分组辩论赛。

一.第一阶段:头脑风暴

1.历史:在主持人对微课程的一些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关于微课程的起源,大家陈述了不同的信息,比较公认的观点认为:微课程是在2008年在美国了一个叫David Penrose的老师发明的,他将自己长达1个小时的讲座压缩成了一个时长只有1分钟的微课程,他将把微课程称为知识脉冲。在2012年微课程成为美国评选出的全国教育七件大事之一。今年微课程概念进入中国国内,在不同的领域,包括大学、中学和小学都进行了积极的尝试。

2. 定义:各位参会的老师对微课程的定义陈述了自己的理解,发言实录如下:

朝阳周老师:微课程是以视频为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水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某个教学环节,开展的教学过程。

一中蒋老师:微课程是课堂教学的缩影,对学生感到困难的某各知识点进行录制,它并不是对整堂课的录制,它是对某个重点知识的重新讲解,学生有机会可以进行再次学习。而且对学生来说是菜单式的随时随地可选择的学习。

清潭马老师:微课程不仅仅是微视频,它更重要的是后续的一些练习,学生的一些反馈。而且我们会给学生一些课题,让学生自己去研究,而后学生自己制作微视频,用在课堂的交流上。

主持人:微课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践,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反映教师在针对某个知识点或环节的教学活动中所运用和生成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结合体。微课具有主题突出、类型多样、情 景真实、交互性强、可生成性、使用方便等诸多优点。

3.意义:在谈到微课程的意义时,老师们的发言更加踊跃:

一中刘波老师:微课程具有可选择性,有助于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制作方便,成本低,十分适合老师做。

正衡中学黄老师:微课程对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意义比较大。

同济中学孙老师:微课程的手段和形式更能吸引学生兴趣,因为有动画,有录音,甚至有手写板。但不是所有的学科都适合于制作微课程。

主持人宋老师: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微课资源库的校本研修、区域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学生而言,微课程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特别是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化学教研员李老师:课程变成微课程的好处有:时间短、可接受度强,短小精悍。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这就是微课程的意义。更重要的是要在重点、难点、易错点上下文章。既然是微视频,所以就不可能是面面俱到的,必须是有选择,有重点的。

4制作:一中通用技术学科的刘波老师最先发言,向大家介绍了一中微课程的一些做法。他说:一中建立了为学生学习提供方便的微课程的专门性网站,已有250多节微课程,推广力度较大。并定期进行检查,对制作比较好的老师进行奖励。

花园王老师:工具书式的微课程。先提出概念,然后通过例题进行讲解,针对的对象主要是基本的概念。

花园刘老师:微课程的目的是突破难点。它还是一种资源,可长期使用,多个知识点可以形成知识串,多个微视频串起来就可形成系统,在复习课时会派上大用场。制作方面风格最好比较轻松、能带有教师自身风格。

主持人:微课程的创始者的制作过程或许对我们如何制作自己的微课程有些指导意义:他将这一过程分为五个步骤:

1. 罗列在6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你试图传递的核心概念。这一系列的核心概念将构成微课程的核心。

2. 写出一个15秒钟到30秒钟的介绍和总结。它们将为你的那些核心概念提供一个上下文背景。

3.用一个麦克风和网络摄像头录制这三个元素。如果你不能完成这个任务,你所在单位的信息技术部门可以为你提供建议和设备。如果你想制作成纯语音的课程,那么就不需要摄像头了。

4.在这个课程之后,设计一个任务,使这个任务能指导学生去阅读,或者开展探索这些核心概念的活动。如能与写作任务结合起来,那么,它可以帮助学生去学习课程材料的内容。

5.将视频和任务上传到你的课程管理系统中,以供课堂教学使用。

5使用效率:

在谈及微课程的制作时,老师们不约而同的考虑到了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当今世界信息爆炸,同时我们中国的学生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又非常少,如何才能让老师们辛苦制作的微课程为学生们青睐?学生为什么会选择观看微视频而不是其他的网络信息?

八中张老师:条件够不上,95%为外来民工子弟学校。学生与愿不愿意学是一个问题,微课程靠什么可以吸引到学生?

丽华中学李老师:做微课程之前要先做脚本,要将录制过程中要说的每一句话写下来,微课程要求精致、简洁、高效。并且对学生做了“你对微课程是否感兴趣”的调查,调查发现学生觉得没有交互性,只是一味地点鼠标而已。

一中刘波:我们学校将继续开发在线评价体系、反馈体系及在线辅导。

花园刘老师:我们需要考虑更多形式的微课程。要倡导学科观念的培养。微视频不是针对知识点,而是要关注对方法上的指导。做好一个微视频,它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问题,对我们来说更值得探讨的是就某一学科角度出发,怎样去开发出一个好的微视频?什么样的微视频才是有价值的?有何评价标准?这是我们后阶段需要去做的。

丽华高老师:每一个课程的开发是因为被需要,微课程开发的前提是学生自己想要去学习。需要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寻找到自己最需要的才是最重要的。

第二阶段:自由辩论

辩题:微课程这种新生现象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它会不会也是一阵过眼云烟?

反方:田初中:由于有的学生自觉性较差,父母又疏于管教,他们会以看微视频学习为幌子,趁机上网打游戏。

正反:正衡吴老师:微视频出现亦可成为改变学生的一个有利因素。反正学生会偷偷上网,微课程为他们提供了正面的网络信息。

正反:花园中学刘老师:微视频对老师很有帮助。制作微视频需要有高度概括的语言能力,可以帮助老师精炼语言。另外,老师需要在课后思考得更多。诸如“怎样把一个知识点讲透?”这样的问题需要老师自己去思考。

反方:提高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方式很多,不一定只局限在运用微课程这一手段。

正反:丽华中学高老师:只要微视频迎合学生的口味,比如可以把微视频制作成像打游戏一样,投其所好,学生也会喜欢微课程。

反方:微课程的制作过程太辛苦了,老师们为了不出错往往要录制7-8遍,没有生命力。

正反:可以把对微课程的制作精致化的要求降低一些,不需要那样正式。这样老师们就会乐于此道。

反方:微课程缺乏交互性,学生们无法和课程制作者进行交流。

正反:交互的层次有多种,在思维层面的交流是更高的交互。只要制作者能在过程性,方法性等方面加以关注,学生们就会和制作者进行隔空交流。同时,可以采取多个学生公共观看一个微视频的方式,增加学习者之间的交互。

不知不觉两个小时的时间悄然而过,大家仍意犹未尽。这次研讨为教师营造了一个宽松、温暖的交流环境,极大地方便了老师们更好地交流,带给了老师们更多的思考,帮助老师们就下一步开展研究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第五组

主持人:瞿晓峰

一、视频教学的起源

在我国,视频教学最初的形态是广播电视大学的远程教学电视频道,优点是:课程编排严密,知识性强,自成体系;突破地理空间局限,电视即可收看、方便快捷。对于高等教育的普及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目前,部分收费电视频道也有类似的教育功能,如天元围棋频道等。利用电视视频实现课程教学,其局限性为:学生只能被动收看,缺乏选择性、互动性;学员一旦错过视频收看时间,造成的学习延误无法得到有效弥补;一些重难点也无法进行重复播放;教方也不能及时得到学员学习信息的及时有效反馈,对学习者学习情况缺乏及时了解,对教学安排难以灵活调整。

近两年,教师也是视频教学的受益者,如职称培训,部分课程就是以网络微视频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的。相对电视视频而言,具有很好的选择性,片段独立性以及适当的交互性。缺点:教师讲解方式呆板老套,缺乏视觉冲击力。

二、怎样定位微课程

在课程框架下的视频资源体系,整体规划很重要,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斧子,缺乏整体效应。一旦失去课程统领意识,制作出来的就是一些零散的视屏片段,无法发挥整体效应。

不要寄希望利用微课程替代教师教学,教学的方式、形式、资源、途径是多样的,微课程更多的是帮助学生课后查漏补缺。通俗而言就是:“把家教带回家”。

微课程体现一个片段,某些知识点,需要重复学习的重点难点知识内容。

每一段微视频的时间要适当控制,建议在58分钟,切入点要小,可以是一个概念、一条法则、一道习题,可以用来避免学生课堂上听不懂,可以反复看,可以帮助老师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怎样制作微课程

建议在做微课程的时候使用office2000,相比office2003而言,这样做有助于视频效果更加流畅。

初始制作,建议在数学学科展开,民意调查发现,数学的需求量比较大。

不成熟的做法:反复录制,上了一遍又一遍,录了一次又一次,稍有瑕疵就重来,最后选择比较满意的版本。这样做教师极容厌倦,且效率很低,往往忙了一天只能得到一个高质片段。

不成熟的做法:使用写字板,以此为平台拍摄微视频,但是有缺点,一是写字板尺寸太小,很难把一道题的分析过程完整表述;二是无法呈现复杂的图形和视频。其作用等同于一张白纸而已。

不成熟的做法:使用PPT,鼠标变成可写状态,这样不精致,写出来的字及其难堪。鼠标不要随意晃动,字体和背景要搭配好,否则观看时会有眩晕感。

成熟的做法:在录制时,语速要和平时上课一样,老师不能从头讲到尾,需要留白,让学生跟着思考;在录制时要绝对安静,调节好话筒与嘴巴的距离,还要注意音量的调节。

成熟的做法:把要讲的问题做成课件,写成文本,在手写板上边写边说边录制,录好后可以使用

成熟的做法:不要反复多次重复录制,在准备充分的前提下,录制一次即可,在此基础上,就某些令人不太满意的片段进行局部重录。最后用录屏软件进行必要的取舍。

成熟的做法:采用电子白板,这样可以呈现出平时的写字风格,画面质量比较好。

成熟的做法:利用电子白板制作,用在学生最易错的题目、重点典型知识点的梳理、章节的梳理,比较适合中等偏下的学生,他们可能上课没有听懂,来不及反思。

成熟的做法:可以加入背景音乐,富有谐趣。

成熟的做法:在制作的时候,会参考别人的作品,这样又是一个学习交流的机会,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

四、如何使用微课程

可以让那些无法和名师直接见面的学生有了一个可以向名师学习的机会。有些学生比较腼腆,不愿和老师直接交流,微课程是一个交流的途径。

适合学生在预习和复习时使用,需要学生带着问题去看,学生的自觉性要高,老师要有要求、有检查,进行跟踪管理。

学生在使用的同时要避免学生在家上网。可以用软件控制学生上网,鼓励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与学生达成协议。

在老师讲解之前,播放微课程,让学生做试题,但是这种方式不适合集体使用;老师先讲授,让学生在做题遇到困难时打开使用。

可以用于学生的假期作业,整理重难点、易错题。

用于一轮复习时,把整个知识体系整理好,比较适合中下等学生在假期中使用。

点击率的统计和分析是很有必要的。统计发现:高一学生在学习时不太关注微课程,到高二小高考时,学生的点击量比较大。

第六组

主持人:朱志刚

一、活动安排

1.理论探讨

1)课程是什么?课程的结构与组成是怎样的?

2)微课程是什么?微课程与微型课、教学微视频、微格教学等相关相近概念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3)国内外微课程现状怎样?

2.经验交流

1)教学微视频开发的方法、心得与困惑。

2)微课程对于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

3)关于微课程的反思

二、活动实录(简况)

1.理论探讨

1)主持人介绍课程的基本常识。

推荐书目

《理解课程》(William. F. Pinar 等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10月版

《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施良方 著)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月版

有几种常见的课程定义:①课程即学科(教学科目)②课程即有计划地教学活动③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④课程即学习经验⑤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⑥课程即社会改造。而常见的课程理论包括:学科结构课程理论、社会改造课程理论和学生中心课程理论。而一般情况下,课程编制包括四个部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课程的实施、课程评价。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现在实际操作涉及的“微课程”(很多情况下,我们所讲的还只是“教学微视频”)还不算是一种课程,而仅仅是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这个大环节中的某一个细小的环节而已。但是我们却已经堂而皇之称之为“微课程”了。

2)下定义:主持人让每一位老师用10分钟的时间,在白纸上写出自己心目中的“微课程”。

百度里关于微课程的解释如下:

微课程(microlecture)这个术语并不是指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高等教育纪事报》介绍说,这些大约只有60秒长度的展示带有具体的结构,它们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演示。在国外,早已有了“微课程”(Microlecture)这个概念,它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秋首创的。后来,戴维·彭罗斯被人们戏称为“一分钟教授”(the One Minute Professor)。戴维·彭罗斯把微课程称为“知识脉冲”(Knowledge Burst)。

事实上,我们可以发现,关于微课程,人们并没有在基础教育界形成一个公认明晰的定义。

目前有全国微课程大赛,引发了老师们的共同关注。本次大赛里涉及的内容,可以让我们大概理解大多数人心目中的微课程是什么——

全国首届微课程大赛——是《中国教师报》依托“教育通”云平台推出的重要系列活动之一。旨在通过微课程的一系列培训、制作和比赛等活动,探索教师成长的新途径,帮助教师迅速转变教育教学行为,适应课堂教学改革,寻求推动区域教育变革的整体解决方案。

“微课程”作为一种在线“微视频”文件,主要针对教师专业发展与生活,内容直指具体问题,关注“小现象、小故事、小课题,小策略”,主题突出,层层剖析,有深度,是教师教育教学行为转变的有效工具,是区域教育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

明显地,这种大赛依旧没有把微课程狭义理解为某种“微视频”。

3)相近概念辨析:

主持人介绍相近的教育教学概念,引发教师们的进一步思考。

微型课——微型课就是比正常课时间长度短、教学容量小的课。微型课上课时间一般只有20分钟,其中15分钟用于上课,5分钟用于答辩评委的现场提问;教学内容集中,一般为某一个知识点或一节课内容的某一个方面;教学形式简单,一般没有学生,只是面对评委授课;教学性质上,具有甄别评估功能。微型课现场抽取课题,在规定时间内(1小时)现场备课,现场授课。微型课属于“经济实用”型课,它对教学场地等要求不多,能够在有限的简短时间内,对众多人员的教学能力分别作出甄别与评估,为教师招聘、资格认定、能力评估等工作提供较为快捷实用的可靠依据。

微视频——泛指时间很短的视频短片,一种说法是不超过20分钟,一种说法则是在1分钟以内。对于微视频的概念,优酷网总裁古永锵解释说:“微视频是指短则30秒,长则不超过20分钟,内容广泛,视频形态多样,涵盖小电影、纪录短片、DV短片、视频剪辑、广告片段等,可通过PC、手机、摄像头、DVDCMP4等多种视频终端摄录或播放的视频短片的统称。‘短、快、精’、大众参与性、随时随地随意性是微视频的最大特点。” 第一视频网对微视频的解释是,微视频指播放时长介于35分钟的视频,适合于所有终端浏览和展示,尤其是手机。

微格教学——微格教学的英文为Microteaching,在我国被译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等,目前国内用得较多的是“微格教学”。微格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系统方法。微格教学创始人之一,美国教育学博士德瓦埃.特.爱伦认为微格教学:“是一个缩小了的、可控制的教学环境,它使准备成为或已经是教师的人有可能集中掌握某一特定的教学技能和教学内容”。微格教学实际上是提供一个练习环境,使日常复杂的课堂教学得以精简,并能使练习者获得大量的反馈意见。

4)国内外研究现状,需要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索。省中的一位老师的发言,对大家触动较大。

2.教师轮流发言(顺时针顺序,部分观点摘要)

l 微课程的最终指向应该是学生,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似乎与“翻转课堂”的初衷有一些违背。微课程要系统化,组成一个有机的体系,更好地为学生学习服务。

l 将微视频、“微课程”融合进入日常教学流程中,或许可以成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l 预习的材料用微视频方式展示,学生预习后,课堂上探讨。在实际应用中课后补偿教学,让学生对易错点、重点难点有更加清晰的了解与反思。

l 微课程提出的目的是什么?一道例题或者一个易错知识点都可以成为微课程素材。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制作不同目的不同形式的微课程。

l 将一个复杂的知识块,切割分解为若干个小知识点,5-10分钟内的微视频把这个知识点讲清楚讲透,突出学科特点,突出教师对学生的引导。

l 对于学习自觉性不强的学生而言,这种微课程方式,可能是不适用的,因为如果他获得了使用网络的权利与自由,他还会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看教师的微视频而不去玩网络游戏吗?

l 微视频里面没有师生互动,没有互动就无法称其为课程,所以微课程必须有相当充分的互动。对于这些互动的预期与设计,构成了后阶段我们努力的方向。

l 微视频或者微课程如何为分层教学服务?

l 一个教研组老师的力量,甚至一个学校老师的力量,都是有限的。如果要做微视频,需要整合整个区域的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共同承担,分工合作。

l 制作工具,主要是屏幕录像软件,效果不错,实用小巧,容易上手。

l 国内微课程与国外差异很大:国外课程内容较少,深度较浅,微视频的内容基本上就是整堂课的内容了。因材施教,个性化学习。师生互动较多。后续数据统计与反馈设计完善。

第七组:31

主持人:徐 展(高中物理兼职教研员)

徐展:微课程这个新生事物目前很时髦,百度百科上对于微课程的解释是“微课程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那么大家对微课程有怎样的认识呢?

张红霞(小河美术):

收集本地区附近的民俗,可以作为课程资源。

周春寅(八中历史):

微课程必须是小切口,微视频最好是5-10分钟

以教学重点、难点为内容,做成微视频,放在网上,可以弥补课堂的不足。

焦文艳(丽华历史):

我理解的微课程就像大学历史课的安排,以模块的形式(如唐宋时期、明清时期)压缩成视频,以最优的形式呈现

欧阳林(省中语文):

微课程这一新生事物从大学引进至高中、初中、小学,对学生学习虽然有促进作用,但在现在的教育环境下存在很多问题:如果在课堂上都不能认真学习相关问题,在家里怎么能主动学习?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怎么办?铺天盖地的作业限制了微课程的开展。

张奇飞(三中语文):

发源于可汗学院,就是要解决一个个微小的问题,而不是对知识框架的整体建构

觉得更适合理科,语文学科需要课堂上的情感交流,很难将语文学科的相关内容做成微课程。

罗蕾(清潭政治):

微课程要吸引学生的注意,要立足学生的兴趣

毛婷婷(北郊初中语文):

语文学科中制作微视频是比较困难的

王宣艳(百草园英语):

微课程是否一定要从自己的学科来制作?不一定,某个教育事件也可以扩展成微课程。举例:我校学生摔倒后制作的微课程。

王娴如(清潭历史):

可以制作一些如三国中的小故事等方面的微视频,让学生在周六周日观看,学生可以一直反复观看,平时大规模使用不太可能。

杨洁(清潭英语):

学校布置了微视频的制作任务,将PPT文档扩充成视频,老师配音。在制作过程中发现少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难以通过这种方式实现。

盛云云(同济语文):

关于微课程的培训已经接收了不少于5次了,但对于如何制作语文学科的微课程、微视频依然心存疑惑,PPT转为视频就是微视频吗?

袁守义(一中数学):

微视频起源于美国,美国某学校因自然灾害学生不能到校上课,教师制作了学科的微视频让学生在家里学习,结果发现效果非常好。

翻转课堂: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讨论,教师答疑的形式

微课程学习的优势:翻转了理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翻转了学生与教师的角色,翻转了教师与家长的交流

微视频应该是5-10分钟,只解决某一个重点问题,绝不是一堂课的简单重复

微课程、微视频还是很有研究的必要的,到底是否有利于教学需要在现实中去探索,不应该消极抵制

江西的微课程开展得比较好

都承峰(一中化学):

需要界定一下微视频、微课程的概念

曾经由于班上物理老师有事而教过物理课,采用先学后教的方式,效果很好,学生成绩也还可以

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录像后加工制成微视频

姬成双(一中数学):

数学学科的经典问题可以制成微视频

一中网站上的学习地图可以用作制作微课程的框架

自己做的微视频:PPT+讲解声音制作成视频上传

王开(花园政治):

微视频在理科方面比较有优势

政治学科可以针对学生感兴趣的如时事等内容做成微视频

学生的课业压力比较重,课后没时间看

周红梅(市北英语):

对于自学能力较强的学生,有学习意愿的学生,微视频的效果比较好

学生学习的渠道又多了一条

建议组织优秀教师进行资源建设,不需要所有老师都进行制作,一线教师学会使用这些资源也就是了

汤丽萍(朝阳化学):

应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的课后学习

鲁丽娜(朝阳数学):

可以参考微电影、微动漫的制作

视频制作要精良,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果做得不好不如直接由老师讲

杨文虎(正衡物理):

个人认为微视频具有很强的生命力,物理的实验可以利用它,偏难的拓展思维的也可以用微视频、微课程来开展

王雁婷(外国语化学):

课堂上来不及做的趣味实验,可以拍成视频做成微课程

把相关的概念性知识做成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学生自己也可以做自己的微视频,把自己的问题录下来,放在课堂上一起讨论

视频学习的内容中要有分层设计

杨静娟(实小综合):

颠倒的课堂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展了学习的时间空间

让学生能重复学、反复学,更有利于学习能力弱的学生

杨振东(清潭物理):

微课程有利于开展分层教学

在习题讲解方面,微课程有优势

微课程缺乏互动交流,无法代替教师

优秀微课程、微视频的制作成本太高,牵制了教师的时间、精力,建议教育主管部门统一进行微课程、微视频的制作

刘源(翠竹生物):

比较适合作为远程教育的补充

最好使用现成的教学资源库

微视频的时间必须控制在10分钟以内,太长学生就不会去看了

张珑(二中信息):

可以用于复习,对于无法独立完成教师布置任务的同学,微视频更为有效

新课中使用微视频的形式目前可能效果不是太好

蔡斌华(五中物理):

系统的资源库网站的建设:将高中物理分章节、分知识点做成目录框架,将相关的微视频放到相关的目录中去,自己做测www.yidot网站中有好几百个自己制作的微视频。

使用录屏软件、绘图板制作,主要解决某个问题或者讲解某个习题。

交流讨论:

1. 语文学科的问题往往不能靠10分钟就解决问题,微视频可能只能是语文学科的辅助手段之一

2. 不要让技术控制了你的人生

3. 对于特长生的培养,微视频、微课程的优势明显

4. 注意微课程、微视频出现的背景:知识爆炸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上一篇: 2013年暑期校本培训材料话题六:中小学生阅读素养的养成

下一篇: 教师专业成长的四个关键词

版权所有常州市金坛区第四中学 地址: 常州市金坛区西城路11号 联系方式:0519-82851407

技术支持: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06023074号

站点统计: 昨天访问: 17082次 | 今天访问: 9798次 | 本月访问: 301552次 | 上月访问: 481545次 | 访问总数: 22657843次 | 文章总数: 1687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