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教师园地>>校本培训>> 文章
2013年暑期校本培训材料话题六:中小学生阅读素养的养成

发布时间:2013/6/29 9:20:34 作者:教科室 浏览量:11190次

主题6:中小学生阅读素养的养成

第一组

主持人:吴刚平(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导)

朱洁如(常州市教育研究室小学语文教研员)

主持人:朱洁如

欢迎大家来参加常州市教研室举办的第7届教师学术沙龙活动,为了高质量地开展本次主题活动的研讨,对大家提出有几点要求:为了大家更好地互动交流,请大家关闭手机或把手机调到振动档,以免影响我们沙龙的情趣、谈锋和灵感;在交流时先简要说一下自己的单位、姓名、任教学科等;在交流过程中,希望能体现现场学习力,相同观点的不再赘述,提倡独立的观点,也期盼有点娱乐的精神,让我们的沙龙充满愉悦的氛围。

第一中学 顾晓雪 英语

我任教高二的英语,有关于学生的阅读素养,我觉得高中生在英语文学方面的素养上有待提高,学生的文学阅读基础比较薄弱,阅读量不够,学生的缺失比较严重。为此,我们学校专门在英语教学中开设一个文学单元的主题,并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

翠竹中学 徐炘 语文:

我已任教12年,感觉初中生文学的阅读素养不足。在上次的世界阅读日活动中,我一直在想:是不是在看书就是阅读?如老人在看药品说明。怎样让学生多看,看什么?怎样看?阅读中怎样培养思考的能力?

就目前学生的素养来说,小学阶段的学生识字写字,小学的课本教材,生字量安排好,而且每课都有识字。相比较解放前的课本而言,原有的识字没有现在的系统性,但在经典篇目上安排比较好。现在我们用的苏教版,快10年了,苏教版对阅读教材的安排是用主题单元的形式呈现的,如建筑类、动物类、母爱篇等,学生在阅读这些文章时没问题,理解却很欠缺,学生的泛读量远远不够,教材要精读,精读的水平往往取决于泛读的量,初中如果要大量的阅读就存在读什么的问题?经典、纯文学、大众阅读,而学生都喜欢大众阅读,而在读雨果等的经典作品时,孩子们宁可看电影,读作品读不下去。这需要契机来培养。

去年拍了《悲惨世界》的音乐剧,我引导孩子去读,还发动家长的力量。因家长缺乏的意识,家庭缺少阅读的氛围,往往是学校一头热。又如在教学新闻类单元时,孩子读报的习惯依然不行。因现在家庭订阅报纸的很少,很多家庭都是进行电子阅读,也导致孩子的阅读从经典走向了大众化。

现在感觉契机很少,找不到突破口。另外就是感觉有没有一定要把学生拉回到经典阅读中来,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

朱洁如:

刚刚老师抛出了很多问题:教材的使用,阅读的契机,阅读的意义等。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值得一提的是,据悉,不管你愿不愿意,接不接受,美国的《时代周刊》也将全部成为电子阅读,不再用纸张也印刷,这也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

翠竹中学 张媚 地理:

我今天主要是来学习的,孩子的阅读素养很重要。我在阅读《好妈妈们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时,书中特别强调了阅读的重要,良好的阅读素养的养成会影响孩子的一生。阅读素养也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会影响到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形成。

第五中学 武媛媛 语文:

我任教教高二。同事的孩子,因妈妈的身体力行,自己有着良好的阅读素养,也培养出了孩子的良好阅读习惯。

只要有契机,就能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孩子的习惯,家长不能更好地培养,因为这一素养的养成时间太长,家长不愿意,宁可让孩子们在数学等学科上多花点功夫。

我根据孩子们都喜欢读小说的需求,就进行教师推荐,及时交流,引得孩子的信任,推荐介绍孩子的好文章,如柴静《看见》,部分孩子们就会主动地进行阅读。我还利用课前35分钟进行演讲、新闻播报、书籍推荐等,如学生读了巴金的《家》,就觉得现在的社会依然如此如文中刻画的那样,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因而经典阅读依然是非常需要的,不要太过于看重分数。暑假推荐的书籍要孩子们认真读,电子阅读取代了书本,这是一种进步。如在闲暇时间,等车、交谈中,看一看电子书也很好

省常中 黄洋洋 语文:

我任教高一,对于今天研讨的话题,正好我也在搞高中生的课外阅读的课题,特别想听听大家对阅读的建议,有问题也可以向吴教授请教。

对于阅读素养的养成,我对概念的理解可以分为这样四个维度:阅读的兴趣、方法、习惯、能力。阅读素养从小学就开始培养,不同的阶段也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小学、初中、高中分别是怎样?最终的阅读素养形成又是怎样的?如何考察学生的阅读素养的形成,我们现在还缺乏科学的评价。

我们对于不同学生的层次也应有不同的要求。如:阅读内容的选择,应考虑学生的年龄段,如把《红楼梦》作为高中学生的必读书目,但男生不愿意读。

教师推荐的《悲惨世界》,初中生因为太厚,读不下去。

小初高中,应连成一个整体,从小学初中高中形成一个体系,推荐给每一个学生,也让家长对孩子的阅读有一个系统的了解。让家长有章法可引导。这需要一定时间的努力,但价值是大的。

现在的学生要学好语文必须要课外书读得多,我研究的课题《破解高中生课外阅读的困境》,在研究中就受到应试、多学科学习的挤压。学生阅读素养的形成必须要读到一定数量的篇目后才能形成,我们尝试让学生做批注,以此对学生的阅读素养进行一定的考评,这样操作也担心让学生失去阅读兴趣。

现在的网络很发达,给学生提供了太多便利,剥夺了学生的思考的习惯,现实中,布置了作业,因时间的有限,让孩子们失去了深度阅读的机会。

北郊初级中学 于佳会 语文:

在中学生阅读素养中,我们在培养学生时有没有注意到男女生的差异。他们性别上的差异也让孩子们有着阅读上的差异,如果不关注会扼杀他们的兴趣。我的孩子读六年级,不能让家长的阅读兴趣强加给孩子。三年级开始孩子有了自己的阅读兴趣,家长无法干涉,男孩子喜欢读地理、历史、人物传记型的书籍,对女孩的阅读书籍常常不屑一顾。

如孩子读完《三国演义》后,他所喜欢的历史人物是司马懿。我为孩子推荐人物传记,丘吉尔、拿破仑,读后会跟家长交流人物的品质。为孩子推荐散文书籍,孩子的阅读深度有不同,缺乏细腻性。

班级的男生喜欢玄幻小说,他们还自发组成写作小组,进行创作,同时在创作过程中发现了自己想象力不够丰富的缺点,从而有意识地要去再读《西游记》。

是否寻找到一定的切入口,让男女生有不同,也有共读的。学校的一刀切会让孩子们缺失一定的阅读兴趣。

清潭中学 徐剑 政治:

我任教的政治学科,在这几年的中考中,政治都是与历史进行合卷考试的。发现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浮于表面,仅关注字面意识。阅读素养最终、最高的目标应该是什么?

我个人的阅读习惯是读完了自己在想,有自己的思考,这是现在的孩子缺失的。在教学生的时候,我们也要注重对孩子进行思考的习惯培养,让他们的阅读更为深刻。

阅读是否只停留于书本与电子,生活中的阅读是否也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呢?

花园中学 姜莉莉 语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阅读兴趣。同事的孩子就因为默写不够好,孩子在读二年级时,奶奶就要求孩子每天的默写必须要得100分,每天只能读语文书,导致孩子很不愿意读课外书。

个人认为我们要推荐孩子读课外的,范围尽量广些,不要过多限制学生的阅读内容。

花园中学 万宏妍 语文:

同事从任教初一开始,就要求学生与家长每天共同做一件事:让家长督促孩子每天读书20分钟,写不少于5行的阅读感受,无论孩子写什么。他们一直坚持了下来,虽然开始比较难,但到了初三,孩子的阅读与写作相对于其他班明显有提高。这种方法是不是值得借鉴?

同济中学 张芳 英语:

对于阅读素养谈自己的几点想法:孩子不喜欢阅读,没有形成习惯有社会的原因,《常州日报》记者在采访路人,除了一位小学生说自己在读经典书目外,其他路人几乎没有人说自己喜欢阅读经典。

而在英国,我们常常会看到英国有很多的爸妈推着车子,在树林、公园里给孩子讲故事、为孩子读书;在我们中国却看得很少。孩子阅读的兴趣也对社会的大环境有关系

与家庭有关,学校的学生处于社会底层,家庭的经济条件差、家长要为生存而奔波,孩子们读的书都是快餐文化,对于一些低级、粗俗的东西感兴趣。图书馆有很多书。有一本书中关于性的描写却被孩子们翻烂了。这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与反思。

与学习环境有关,作业量大。没有时间读小说。老师还不够重视

在谈谈我自己的想法:阅读素养的培养与家庭有着密切的关系,我的同事一个为孩子每天必做的事就是陪孩子读书。另一个孩子每天看动画片,结果就有了明显的差异,另一个孩子没有静下心来读书的习惯。大人有责任和义务。要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爱读书,家庭的培养非常重要!

市北实验初中 王凤珍 数学:

未来的教育是让学生学会怎样地学习。就数学学科来说,没有说到文字,素养怎样形成?数学中,数字的准确表达很重要。在卖场上,我们去买菜,没有人会去看细看菜价、斤两,自己买鱼时,按照斤两计算应收4.5元而摊主却收5元,说都是这样,其实这是错误的四舍五入。楼盘的推销,关于到市中心的距离的公布,也是钻了两点间线段最短这一规律的空子。

孩子们对文字的阅读比较粗糙,在阅读中是可以提高兴趣的,但孩子关注不够,素养不够,文字与数的关联性关注更是不够。

田家炳初级中学 丁远红 语文:

这次研讨收获很大,也谈自己的看法:素养的养成重要是坚持。我的孩子小的时候,一开始,我每天给他读书,渐渐地形成了每晚都要读书的习惯。后来,因为忙,先生就把电脑打开,用录音播放给孩子听,后来发现孩子的阅读习惯就不行了。由此可见,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日积月累地培养。

阅读素养的养成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班级里的孩子是典型的理科男,对于文章缺乏自己的独特感受。他宁可利用2小时去做一道数学题,而不去考虑周围人的感受,他会为默写不好跟自己怄气,我觉得这个孩子要学习为人处世,要提高素养要待人接物的习惯。

现在的教材有些内容仍滞后于学生的生活,它们不大让给学生喜欢,他们没兴趣。

如果让学生读自己感兴趣的书本,是不是对阅读素养的养成

丽华中学 钱红武 语文:

不仅男女生阅读的差异,其实每个人的阅读素养都有差异,推荐的阅读书目有时会扼杀孩子的兴趣。孩子爱读《红楼梦》,男孩不喜欢。阅读有个性差异。

孩子会因为学业负担重而影响读书,孩子的阅读素养是很小的时候从家庭开始培养的。

思考: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对任一生的影响是什么?喜欢读书是为未来的成年人在纷繁的世界中找到一方净土,守住自己。教师要承担起阅读素养的养成的任务,首先要去掉功利化,如果仅是为了分数,是不可取的,读书只是一种休闲的方式,孩子们会更喜欢,去掉阅读那高高在上的神秘感

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很重要。学校的“导师制”,语文没什么可辅导,我和带的社团的学生在一起仅仅是谈谈读读什么书?孩子有向上之心,迎合之心,他们也想了解教师读的书。我们有意识地培养,几年的努力,有些孩子就成长起来了,有几位学生诗词歌赋可以随便吟诵。

学习李希贵“新学校”的精神,大胆地把语文课拿出一部分让孩子们阅读,给学生在课堂上展示的平台,这样孩子们更喜欢

兰陵中学 杨蓓丽 语文:

学生的情况不理想,对于这些学生阅读素养的养成,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孩子们回家要自力更生,没有良好的环境,学校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语文老师要放掉一些课,让孩子们更多地阅读,如现在教新闻单元,有录音新闻、神舟五号等,我大胆取舍,一些课文就不上,而是让孩子们有组织地读报纸。

不给学生过多的束缚,但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方法,给他们一些压力。在班级里开展《剪报》的活动,写评论,让其他同学跟帖。小组合作,关注一下孩子们推荐的文章。

惊醒阅读口试考评的运用。口试可以占成绩的10%,如对课外的名家名篇进行背诵,或者就某一个话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不喜欢读书,是觉得文章太长。学生进图书馆,太长的他们不选,只是读读《读者》等杂志,我推荐刘墉的《临窗小语》,让孩子们读其中的简短故事。学习修辞手法,给孩子推荐古诗,于丹的书籍。这样比教材中的文章要好接受得多。

有人说上一年qq胜过读十年书,这也是对语文老师的鞭策。

二十四中 王鑫 语文:

听了很多老师的高见有很多感触。如:阅读男女生的差异,家庭培养的重要等等

初中生的阅读素养很不理想,孩子们都爱读书。不是喜不喜欢,而是读什么书?在跳蚤市场活动中最多的就是书,家长们也说,不是怕孩子们不买书,而是买了书不读。

书与书都是一样的面孔,有些书不如不让学生读。很多孩子都是浅阅读,如现在读《水浒传》,孩子们无法进入,孩子的阅读趣味被二流的阅读书本给弄坏了。

有人做这样的实验,让很小的孩子玩黄色的卡片,然后再给了一堆黄色卡片,可孩子总能找到原来的卡片。让孩子听鸟叫,在几十种的鸟叫声,十个月大的孩子也能分辨出他一直听的那种鸟叫。孩子们小时候都喜欢阅读。不恰当的阅读会降低孩子的阅读品味,因而一定要读经典,要沉下心来读。读不下去,就一定要花气力。

关于阅读不要有功利性,考试中一定要有选择题呢?一个人的素养不是都靠读书获得的。如果让我们选择:一个爱读书却什么也不会的孩子,与一个读书有欠缺,可其他都会做的孩子,我们肯定会选择第二个孩子。我们不要把阅读能力作为了孩子唯一的一种能力。

勤业中学 范宇航 语文:

学校外来工的学生很多,我们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还可以这样做:指导得法得当,可以把这种习惯迁移到课外。

疑惑:如何让培养与考试更好地融合

思考:阅读是看,要教会孩子去看人、看社会、看自然,其中看自然是最重要的。带着孩子投入自然的怀抱,这与孩子的阅读是有关联的。西方家庭必备两本书《圣经》《莎士比亚全集》。为何能把阅读作为生活的方式,西方有“大家”出现,他的形成背后也有很好的阅读养成,是为了让人成为有思想的人,教育有很多的专家,是否能考虑怎样更好地培养,通过一定的政策、措施,培养每一个孩子的阅读素养。

吴刚平教授:

我原来没有教过语文,听了大家的发言,发现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我也贡献自己听说的和看到的内容。

阅读没有统一框定的东西,阅读素养包含着众多的东西,培养阅读的能力、习惯、志趣等也有不同的途径,我们需要提供的是有针对性的培养。

阅读素养也有更多更广的结构。

学生本身,阅读者要关注,我们要重视,关注主体的需求与建构。素养的养成是老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国家对老师不够重视,对教师背后的培养不足。

美国上阅读课,小学上传记阅读,高中的上法也一样。先是教师做一个大纲:回答三个问题:一是读什么?66本选3本,超过3本自己选。小说自己选若干篇目。

二是读到什么程度?要描述

三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上读?跟家长签协议。而阅读主要是在课堂上读。

高中只讲两个课时,读一节课,第二节课交流读什么,读到什么程度,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读。

读完后,提供作业单:如:词汇 要求学生懂这些词的意思,会用,造句。【学生要签合同,不做违反合同是可耻的。用口头考试的方式代替笔试】

阅读目标:

基本目标:基础的,孩子们都能达到

还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资源:资源的类型很丰富,有意识的提供给学生

方法:让学生能自主性的学习。

兴趣:重视每个人的差异性兴趣

分类:让学生按照兴趣、文本类型进行分类。

提供充足的时间给学生充分的阅读!

在阅读中学会阅读!

朱洁如:

感谢吴教授跟我们分享了他的见解,提出了阅读素养结构研究的空间很大,并且就国际阅读的背景,为我们介绍了美国小学与高中的阅读课的教学范式。

我来回应今天有些老师提到的一些问题。

素养的定义,一是指经过培训和实践后会形成的技巧和能力;二是指平素养成的习惯。

首先谈习惯。

阅读习惯的养成,各科老师都有责任去培养,尤其是语文教师,但家庭给予学生的影响是最重要的。这一点,从我们自身的阅读经历和我们的学生身上都能感觉到。另外,我个人认为阅读这种习惯有时也很有意思。有人对歌剧进行了这样精辟的论述:有的人看一次就会喜欢上它,而且会喜欢它一辈子。而有的人一开始就不喜欢它,虽然他知道这是一种高雅的艺术,会学着去欣赏它,但是歌剧却永远进入不了他的灵魂。阅读习惯也是如此。真的有这样一种情况:家有万卷书,无一读书人。而且有许多附庸风雅的买书人也会这样调侃自己: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

其次谈阅读的境界。

对于阅读来说,阅读大体分三个境界:读通了、读懂了、读透了。能顺利地读完,则通。能通晓大义,则懂。能有自己的体悟与批判,则透。当然在各个学段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是不同的。著名作家毕淑敏在一篇文章中,谈自己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读《海的女儿》,她说,小时候读,会泪流满面。少女时读,希望自己也拥有这份爱情;为人母时读,会觉得孩子的母亲是多么惨烈。所以,不同的阶段有不同阅读感受。这也告诉我们要尊重差异,尊重独特感受。

接着说为什么要培养阅读素养。

为什么要培养,这是很重要的问题,绝不仅仅是为了短视的应试。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标制定组的专家方智范说,学语文是让心变得细腻、柔软。阅读同样如此,并且功效更甚,语文是文化母乳精神故乡,书构筑的是人的精神家园,让人在无望的时候变得有力量,让人的胸襟变得更为宽广。所以,苏霍姆里斯基说“要无限地相信阅读的力量!”当然,阅读还分为了文学体验的阅读和为了完成任务的阅读。读说明书,广告,管理规则等等都是阅读,生活离不开阅读。

再回应课外阅读网站的问题。

我们常州的小学语文,还是相当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课外阅读的指导。一些做得比较好的学校如:北环、博小等有专门的阅读网站,一系列工作都比较细致到位。小学阶段是阅读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

最后说说小学阶段阅读能力的监测问题。

常州小语对小学阶段阅读理解能力的监测,已经连续进行了三年。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表明,阅读理解能力,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层级,而是贯穿于认读、鉴赏、迁移、创造各个阅读阶段。其中,每一个阶段又可以分为若干类型和水平。同一个班级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是参差不齐的。语文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各个理解能力层级的学生在原有的层次上逐步提高。忽视学生原有的理解类型特点和能力而盲目地揠苗助长,只会使学生盲从跟风,进而丧失阅读的兴趣,无法构建自身的阅读能力体系,同时,教学也无法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服务与帮助。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没有对错之分。即便是相同的阅读阶段,也有不同的理解类型,理解的层次也有高低深浅之别。因此,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理解能力监测,可以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特点进行判断,更好地发挥评价对阅读教学的反馈作用。

第二组 主持人: 伟(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

贺克春(高中语文兼职教研员)

一、主持人语

无论是个人发展还是民族进步,都与阅读素养有着紧密联系。它是青少年学习和成长的基本要素,是青少年实现社会发展和精神发展的奠基石。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PIRLS)认为,阅读素养是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应该掌握的最重要的能力。正是因为阅读素养关系到青少年的个人发展和国家社会经济的进步,所以国际著名的教育评价项目都将阅读素养作为核心的测评内容。

中小学是阅读发展的关键阶段。阅读不仅仅是概括段落大意,理解书面文章,还包括获取信息以满足目的需求的能力。只有掌握了阅读的能力,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其他知识,才能更自信地融入社会。良好的阅读素养不仅是个体健康生活的重要标志,而且已经逐渐成为一个国家软实力的关键指标之一,成为关涉国家和个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2011年底,一则消息震动全球教育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正式公布了2009年第四次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调查结果。首次参加PISA测试的中国上海学生,在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三项评价中,均取得全球第一的佳绩。

关于阅读素养的界定往往因测试项目而定,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项目(PIRLS)将阅读素养定义为“理解和运用社会需要的或个人认为有价值的书面语言形式的能力”,认为学生能够从各种文章中建构意义。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对阅读素养的界定为:学生为实现个人目标、发展个人知识和潜能及参与社会活动,而理解、运用和反思书面材料的能力。我们一般将学生的阅读能力明确为: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吸收能力和鉴赏能力。关于学生阅读素养的内容和要求有:广泛阅读,科学选择,养成良好的阅读和思维习惯。

其实,无论这些项目组织如何字斟句酌地对阅读素养进行定义,实质上他们都想更贴切地道出阅读素养的3个至关重要的要素:认知能力、文章类型、阅读目的或情景。首先,阅读需要调动人广泛的认知和元认识能力,形成对文章不同层次的理解。另外,阅读者应该能够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除此之外,阅读者能够通过获得文章中的观点信息,恰当地使用这些信息,以此来满足特定的目的需求。

我国在中小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方面存在着以下方面的不足:中小学生的阅读素养问题还没有得到全社会应有的重视,缺少理论方面的研究,缺少统一的规划和指导、缺少专业的指导教师和缺少阅读课程等。在文章的最后,借鉴国外阅读素养教育实践,提出以下改进措施和建议:成立专门的机构对此进行统一管理,对我国中小学生阅读素养进行调查和研究,加强专业教师的培训工作,积极开设阅读素养方面的课程,提供更多的图书和设施等。

下面,大家围绕“中小学生阅读素养的养成”的话题展开沙龙式的讨论。先请黄伟教授做主题发言,然后请大家各抒己见。

二、黄伟教授主题发言

刚才,贺老师就一些概念进行了梳理,很有必要。其实,阅读对人生的成长具有重大的意义。有句话说:“爱读书的孩子坏不到哪里去”,而且这句话我们可以换个说法——“爱读书的孩子,即使坏了,我们也有办法挽救。”可以说遇到好书可以让人心灵震撼。好书对人的志趣乃至情调的模塑都有极大的作用。

主要观点:

(一)作为老师,应该尝试着从孩子的角度找到三五本成就人生信念的书籍。中国目前面临信仰危机,究其原因,可能就是缺少两三本书。我提倡寻找到三五本书,以便给人生打好基础与底色。那么能够我们提供信仰的书籍是什么呢?我想可能是《论语》、《诗经》,当然,这只是个人观点,未经证明。我建议寻找的书籍不仅限于与中国,而是放眼到世界。比如美国的《独立宣言》、《美利坚宪法》等。这些书籍体现了美国的精英的智慧,更重要的是折射出美国的民主精神。例如:虽然美国时常发生枪击案,但是历任总统只提出限枪的命令而非禁枪的命令。为什么?因为,每一美国公民都有拥有枪支的权利。这代表了美国政府与人民的关系——人民有反政府的权利。当然,这只是一个角度,作为教师,应该保持对“普世价值”的关注。教师肩负着塑造民族基本人格的重任。当前,教师可以在班级讨论确定几本书,并用一年的时间把这几本书读完。这些书籍可以超出语文学习的范畴。

(二)当前教学中,抒情文章的学习与练习占了大多数。可以说好多老师都具有煽情的技能,阅读抒情的文章并没错,但是阅读的最大功能是引发思考。书是镜子,不是用来照世界,而是照耀心灵,引发对我们对世界的思考。煽情过多就可能变成滥情,同时这也是思考水平低的表现。应为煽情起初多缘于政治运动,一个动不动就表现情绪的社会是不成熟的社会。只有拥有理性的思考才能有理性的社会。一个民族如果易被煽情,就很容易被蒙蔽。因此,在教学中要带领学生在理性的思考中追求智慧的愉快,而非是过于煽情。大家都应该有这样的经历——从对阅读的困惑到豁然开朗的过程,这就是获得真知的愉快感。那么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书籍进行阅读呢?应选择能给人带来思想冲击与思考的书籍。这样的书籍是有重量、有分量的。同时,还应解决怎样读的问题。当下,我们要让学生学会选择。筛选与思考。否则,就只能是知识的奴隶而非主人。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提取筛选信息的能力、判断辨别有用和真假信息的能力。只有学会批判性思考阅读,才能活出自我。目前在学生身上出现了“套版问题”,这是思维趋同的表现,也反映出阅读方式的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感受,要有求异的心理。因为,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这必然会对同一篇文章读出差异来。为此,教师不能为了求得自己的预设答案而扭曲学生的思维,直到正中自己的“下怀”为止。阅读需要反思需要多元需要批判。在我们接受的教育中,大多是二元对立的,这也导致了在斗争中缺乏善待和宽容。其实在正确和错误之间还存在无数的可能;在输赢之间还存在无数的回旋余地。比如“三尺巷”的故事就告诉我们各退一步,海阔天空。我们在阅读的选择中,应该注意到在对立面中寻找共通点。

三、教师交流

(一)同济中学苏红果问题陈述: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中,老师要求同学们多读抒情类文章。对于写作训练,老师缺少对学生的指导,只是让学生背诵几篇范文。目前,对于小学学生来说,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经典进行阅读比较好?

黄教授回应:对于老师对作文教学指导方式,我们不能过分指责。这种方式是为了应试。在临时应急时,背诵几篇范文确实有效。但是从长远来看,这对于作文的提高是有限的,同时还会让学生养成不好的习惯。对于作文的指导,还是比较困难的,教学的问题在于教学的体制,在于制度与文化,要想解决,也非易事。

其次,对于小学生经典阅读的选择可以从两个方面出发。第一,选择阅读国内的经典书籍或文章。这是对学生语言敏感度的培养与提升;第二,选择阅读国外的童话故事,以便提升孩子的思维能力。对于孩子的成长,可以注意两手抓。一手抓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的阅读,另外一手注意锻炼孩子应对学业的阅读。

(二)对于初中生来说,可以让学生阅读对于哲学、社会学的普及性书籍,以及包含人文教育的作品,能够引导与引发学生的思考。

当然,随着科学发展的日新日异,阅读方式变得越来越多,许多老师也应注意发挥电子图书的作用,现在拥有手机的学生越来越多,可以指导他们下载各种文章杂志及名著,充分利用课余饭后的边角时间去阅读,做到见缝插针地阅读。随着阅读兴趣的提高,学生阅读速度会越来越快,阅读量也会越来越大,相关知识自然也越来越多……这就涉及到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如何选择阅读内容的问题。

(三)常州市第二中学杨小亚: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发现高中生的作文竟然比不上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作文鲜活。同时发现同学对于唯心主义以及流行文化的关注度比较高,是否需要予以引导与纠正。

黄教授回应:

首先,高中生文章比不上小学生,这是教育与成人懂得问题。孩子是神,能够发现成人看不到的东西,而随着人的成长,渐渐可能会出现模塑化的东西,这就出现了思维方向趋于狭窄。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让学生明白要多观察理性的细节,而非一味的感性认知。

其次,对于唯心与唯物主义,其实二者在历史中一直是一对孪生兄弟,二者不断推动者历史的前进。通观历史,唯心主义哲学家的贡献可能比唯物主义哲学家的贡献更大一些。当然,这并不是在否认唯物主义。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唯物的。在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进行学术性的探讨,同时注意保持辩证唯物的价值观。

最后,流行文化与经典作品并不矛盾。允许孩子有多变性,可以引导孩子把流行文化与经典作品阅读统一起来,去追求真实的东西。求真是孩子的天性。

(四)清潭中学戴炜杰:阅与读有何区别?推荐学籍阅读与放广播让学生听效果一样吗?

回应:从字面的意思来看,阅是一个广义的概念,趋向于感受与体验,小到一幅画,大到大千世界都可以进行阅。听广播也是阅,想象更丰富,因人而异。而读则是说和语言文字相关的文本,读有言,要发声。广义阅读可以包括图表,狭义阅读主要指文字,面对的是文本,可以默读、朗读。哪种方式获得信息更有意义就可以采用哪种方式。

(五)常州一中金春:阅读是有阶段性的。我们很怀念连环画时代,人最初就是从阅读图表开始的。目前初中生热衷于对时尚书籍的阅读例如最小说等以及钟爱日本的漫画书,应该如何看待此事呢?

回应:0-12岁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孩子的发展潜力是无穷的,让孩子爱上阅读十分关键。因为交流与阅读是提高孩子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家长需要注意耐心和孩子进行交流,同时注意对孩子兴趣的培养。漫画在日本的市场非常大,这缘于日本人对外物比较敏感,同时日本人的思想较为西化。人的思维不是唯一的,所以多接触些多元文化是可以的。同时在阅读其他文化书籍时,也应注意到多思考。

(六)问题陈述:在教学过程中,同学也进行了一些经典的阅读,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自身的写作能力没有提高,就改为了功利性阅读,应该怎么面对这个问题?

回应:阅读与写作关系很复杂,读对于写有帮助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清楚是谁在读,读什么,怎么读。阅读通往写作不能太功利。读经典对写作的帮助是一个漫长但厚重的过程,因为经典发酵的时间更长一些。因此对于读来说,关键在于寻找到通往写作的桥梁。

(七)丽华中学徐岸慧问题陈述:如何组织阅读活动?海量阅读、主题式阅读对学生阅读素养的养成哪个作用更大?为何抒情类作文在考试中得分高?

回应:多阅读很必要,未必都要读懂,但一定要读出思考,而对于阅读后要有配套措施。比如读书后的读书报告会,组织读书报告会绝对不是“把读的东西吐出来”——即简单的介绍这本书在说什么等等。而是要交流读书给人的反思和启发,要把感悟到的东西给表达出来。在比如组织名著阅读的考查。对于名著如何考试,绝对不是考试一些细节性的东西,而是考察名著与自身的联系,与书本的联系等等!否则,就是考试出了问题。

(八)常州一中肖迪:接着上面老师的话题——阅读活动的组织。刚才提到的读书节活动对营造读书氛围很有意义。在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过程中,以“广泛阅读,科学选择,养成良好的阅读和思维习惯”为宗旨展开的诸如“读书节”等精品活动,使学生的阅读意识不断增强,积极的阅读习惯逐渐养成。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学生的大部分学习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因此,校园文化氛围是学生阅读素养培养的重要环节。围绕“阅读素质拓展”开展一系列校园阅读活动,包括读书节、朗诵竞赛、征文比赛等,不仅在促进学生的阅读素养方面成效明显,而且逐渐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读书”氛围。在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上,不仅要在活动主题上下工夫,使有关阅读活动在形式上具备灵活性、新颖性,还要纵向拓展阅读活动的深度,从而使其内容更积极,影响效果更持久。久而久之“勤读书,读好书”必然会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流。

第三组

主持: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常州市教育教研室 庄春梅

主持人开场:关于阅读素养,我们觉得全民阅读水平,阅读时间越来越有问题。在路上、在车上往往看到中国的年轻人经常是翻手机,听耳机,看书的时间少。今天我们来讨论“中小学生阅读素养的养成”,建议大家从自己的学科经验出发思考:

1. 什么是阅读素养?

2. 为什么要培养中小学生的阅读素养?

3. 自己在实践中怎么做的?有何尝试?或者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

北郊中学包老师:自己女儿四年级语文学习有问题,不知道如何提高?(例举“母爱”

题材的文章,孩子不理解寓意)。结合自己的教学来说,我们学校在学习山东潍坊的经验,推行大主题阅读。以一个主题为单元,把古今中外有关此主题的题材编成一本书。阅读课提供一些报刊杂志让学生自由阅读。平时做些积累、摘抄的作业。

周勇教授:阅读课书目是老师给的还是学生自选的?通过学生阅读作业教师感到学生哪些方面改进?

包老师:我们一般不作干预,学生把自己喜欢的摘录,注重学生多看书,看好书。如果给他们规范和要求,学生兴趣可能就会减低。

一中胡老师:发现学生喜欢看穿越、玄幻类小说,读杂书是否对学生能力有好处?高中引导学生读书,读哪类?还是学生自选?怎样评价他们能力素养的提高呢?

周勇教授:遇到这种情况我们教师可能要先去了解学生,他们喜欢什么?多跟学生交流。常规教学没有多少阅读时间,其实学生每天都在读东西,教师要了解他们的兴趣在哪里?了解学生读了什么再和他们交流。学生喜欢看穿越、玄幻类作品教师一方面自己也要看一点,了解其文学形式、语法结构、思想内涵,然后再把它引导,达到我们教学的目的……

五中曹老师:我们五中学生阅读意识是比较薄弱的,语文的阅读与大环境、小环境都有关系,有的同学喜欢读书,大人也是;有的人就不喜欢,现在的学生为什么没有时间读书?

周勇教授:我们语文老师自己首先要精通文学,研究作家,让学生受感染。

八中赵老师:我们是初中校,我觉得阅读素养是学生未来生活的基础,初中生养成阅读习惯、阅读方法对后继学习有用。就语文学科来说,在小学非常重视,到了初中,学生学的门头多了,初中学生对语文就不那么重视了。我校90%是外来民工子女,阅读没有基础,家长也不重视,我们学校依据教材抓阅读教学、阅读方法,注重兴趣培养,结合常州市中考要求阅读的10部名著,进行阅读方法交流等,组织80多个同学的社团。对于阅读我们语文组老师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要多读,另一种认为要多讲。

周勇教授:教学中要针对学生情况,针对不同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我们常规教学是为了学生应对考试,语文教学要丰富学生的文化基础,教师自己要清楚自己的文学观:小说、诗歌、散文各注重哪些?你要能告诉学生什么是好的:小说、诗歌、散文,以你的价值观去影响学生。一句话:教师要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自己怎么去发展学生?

八中刘老师(任教数学):我们发现学生阅读素养在数学中的问题是:学生怎么读题、审题,有时学生读不懂题目。

市北陈老师(任教数学):问题1,学生对数学语言不转换,其实数学知识没有多少。问题2,阅读习惯不好,看题不完整。

周勇教授:要针对这类问题搞专题分析。数学阅读要引导学生感知图形背后的原理,了解背后哪些“源”的东西。

丽华中学黄老师:我们学校专门开设校本课程:古诗词、经典诵读、看视频、介绍欣赏,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初一年级开展“海量阅读”的课题研究。学校还有专门的阅读课,课前三分钟:让同学介绍分享经典、美文推荐,觉得有些方面教师的引导很重要。

周勇教授:象玄幻小说,教师要引导,还要关注能应用,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当年沈丛文教作文,看似简单其实就让学生学会运用原来读的材料。如《早晨》、《这间屋子的空气》,学生读了以后要有效果——用到作文之中,作文各种各样的主题和细节、片段都要训练与阅读结合起来。作文的主题要去调动学生阅读的基础,阅读的最高境界就是运用。这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高效率的引导!

花园中学王老师:学生的阅读素养是有差异的。学生喜欢的书也是不一样的,男生和女生喜欢看的书往往不一样。

周勇教授:初中和高中学生的不同就是学生的层次性,语文素养的养成不是习题的累积,要鼓励学生读书,经常跟学生交流,学生的阅读素养就不知不觉提高了。韩愈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是指所有的教学都要通过阅读解决问题,思考问题。

第四组

主持人:吴亮奎(博士)

慧(常州市教育教研室小学思品教研员、特级教师后备人才)

一、本组沙龙情况简介

本组沙龙主题:中小学生阅读素养的养成。本组沙龙分为6小组,本组由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吴亮奎博士和市教研室教研员戴慧老师沟通担任主持。来自全市高中、初中的18位教师参加了本组沙龙。

二、活动内容综述

(一)“阅读素养”的含义

美国国家教育发展评估认为,阅读是一个积极且复杂的过程,涉及理解书面文章、形成并理解含义,根据文章类型、目的与情景,恰当使用含义。而国际学生评价项目则认为,我们不仅要强调阅读者能够理解所读文章的内容意义,还要强调阅读者应具备通过阅读获取知识信息,以此满足目的需求的能力,这也是在阅读的后面加上素养这个词的原因。国际学生评价项目提出,阅读素养是阅读者为了达成个人目标、积累知识、开发个人潜力、参与社会等目的,理解、利用、反思和使用书面文章的能力。 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认为,阅读是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积极建构意义、了解有效的阅读策略并反思所读的内容,因此阅读素养应该界定为阅读者理解和运用社会需要的或个人认为有价值的书面语言形式的能力。年轻的阅读者能够从各种形式的文章中构建意义。他们能够通过阅读进行学习,参与到学校和日常生活的各项活动中

总结以上含义,概括出阅读素养的3个至关重要的要素。

首先,阅读需要调动人广泛的认知和元认识能力,形成对文章不同层次的理解。在阅读过程中,阅读者需要调动广泛的认知能力,诸如对所呈现材料的基本解码能力,调用词汇、语法、句法结构和语言学方面的知识储备,探索自身以外的世界,等等。阅读者也需要运用元认知能力,如运用恰当的阅读策略和意识,为了特定的目的进行思考、监控和调整阅读行为等。基于此,阅读者能够通过定位回忆信息和作出必要的推论,达到对文章基本内容的理解;能够结合以往的知识经验对文章的观点和信息作出整合和解释;能够为了特定的目的和情景需求,对文章的观点、信息、语言形式作出反思和评价。

另外,阅读者应该能够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阅读者所阅读的材料不仅是那耐人寻味的小说、优美感人的散文诗、激情澎湃的演讲传记等文学类文章,也不仅是报道时事的新闻、传播科技的论文、评论社会的杂谈等说明议论类文章,还应该包括那介绍使用方法的说明书、指导行程路线的地图、规定日程安排的时间进度表、反映数据规律的图表这些程序性文章,最后这一类文章也许是独立呈现的,也许掺杂在说明类的文章中。第一类和第二类文章在很多项目中被称为连续性文本,第三类文章则相应地被称为非连续性文本

除此之外,阅读者能够通过获得文章中的观点信息,恰当地使用这些信息,以此来满足特定的目的需求。阅读者阅读可能是为了文学体验,如阅读小说、诗歌、散文等,也有可能是为了获取和使用信息,如阅读地图、说明书、杂谈、新闻等。阅读者通过阅读,可以达到个人娱乐、学习的目的,可以利用阅读满足工作和生活的需求,可以通过阅读拓展个人的知识储备、丰富精神世界、开发个人潜力,可以通过阅读参与社会活动。事实证明,有阅读素养的公民更容易融入各类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团体中。阅读者选择不同的文章进行阅读,正是因为文章中的特定情境能够满足阅读者的阅读目的。

(二)研究“中小学生阅读素养”的意义

无论是个人发展还是民族进步,都与阅读素养有着紧密联系。它是孩子学习和成长的基本要素,是孩子实现社会发展和精神发展的奠基石。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PIRLS)认为,阅读素养是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应该掌握的最重要的能力。只有掌握了阅读的能力,孩子才能更好地学习其他知识,才能更自信地融入社会,满足生活、工作甚至生存的需要;只有学会了如何阅读,才能提高鉴赏能力,接受全方位的信息,满足个人精神世界发展的需求。

阅读素养也是一个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根本。国民的精神力量对于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和最终的竞争力都起着关键的作用。而精神力量的获取和培养,则需要通过阅读。培养有素养的社会成员,能够提升社会的整体素质水平,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

(三)阅读素养培养的阶段

哈佛大学教育学家珍妮·查尔提出的五阶段模型对阅读的发展阶段予以很好的阐述。她认为,人一生的阅读发展可以分为5个阶段:

开始阅读(或解码)阶段(6-7岁)

掌握阅读(或流畅阅读)阶段(7-8岁)

为了学习新知而阅读(9-13岁)

多重观点阶段(14-18岁)

构建与批判阶段(大学及大学以后)

在珍妮·查尔的五阶段模型中,第二、第三和第四阶段是阅读的关键阶段,在这3个阶段中,阅读者从小心地确认以前所学的简单阅读技能,到通过阅读获取信息以达到学习的目的,再到分析评价和反思自己所读的内容,它呈现了一个个体从初级阅读者逐渐成为成熟阅读者的蜕变过程。

特别是在第三个阅读发展阶段,对于青少年儿童来说尤为重要。在第三阶段前,儿童一般通过听和看获得新知识。但在这个阶段末期,他们在阅读渠道上获得新信息的效率超过任何其他获得新信息的渠道。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儿童在这个阶段的知识、语法和认知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必须限制阅读的复杂性。

该阶段又分为两个水平。第一水平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水平。这个水平的任务是能阅读不需要或者需要一点专业知识就可以理解的书籍。第二个水平是初中水平,它能使读者更接近一般成人的阅读水平。在这个水平的晚期,学生应该能够阅读报纸、成人通俗小说,以及类似《读者》这样的杂志。完成这两个水平间的转变,需要学生增加他们细致的分析能力,以及对文章中表达的不同观点的精细反应能力。

因此,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选择了9-10岁的儿童作为阅读素养的研究对象。他们认为,这个年龄段是孩子阅读发展的非常重要的转折点。此年龄段的孩子应该学会如何阅读,并知道为了学习而阅读。国际学生评价项目选择了15岁的青少年作为调查对象,这一年龄的孩子所具有的阅读素养是他们进入社会的重要基本素养之一。美国国家教育发展评估选择了四年级、八年级和十二年级的学生,通过国家层面的一个横断面来反映基础教育阶段的质量及其变化趋势。在我国,8-15岁是孩子接受中小学义务教育的阶段,因此,关注中小学生的阅读发展状况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四)怎样提高中小学生的阅读素养

1、语文老师的做法:

1)阅读课文,不应该只是理解和记住每篇课文的内容、结构与信息,而是让学生通过这些课文学会怎么阅读,学会如何理解、评价文章,并从中得到启示,学会利用文章中的信息和含义解决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问题。在阅读教学中,不能将阅读内容作为联结性知识组织教学,而应将之作为富有智能意义的运算性知识来组织教学。比如段落结构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一般注重讲解文章段落结构怎样安排,让学生了解所学课文的结构层次,往往忽视了这种结构如何建构的过程。由于缺乏作者构思过程的再创造和读者解读形成结构的再创造,学生没有真正经历形成文本结构的智力活动,因此遇到新的文章,还是一筹莫展。也就是说,这种阅读教学没有使学生真正形成阅读活动的基本素质。

2)选择让学生自主阅读比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大声朗读效果更好。学生自主阅读,能够让他们目的明确,在阅读实践中主动探索,获得理解、体验感情、启迪思想。在如今的阅读教学中,我们的阅读课堂不应该满堂灌,教师在讲台上兴致盎然地讲如何阅读,而下面的学生却是不知所云。教师应该转变角色,成为阅读活动的组织者,让学生成为阅读活动的主人。每个学生的阅读都是个性化的、独特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基于自身的生活、知识经验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认知结构,自觉地进行阅读,形成自己的阅读习惯、阅读兴趣、阅读方式等。

3)学生的学习目标不仅仅是能够通过考试,增加某一方面的知识储备,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学会如何生存。因此,语文阅读教学要回归到现实生活,但是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阅读目标较为单一,仅仅注重以学习语文知识为目标的精读,忽视了以阅读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泛读。语文是母语教育,社会中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我们应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在现实世界的真实情境中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活动。

2、英语老师的做法:

重视培养学生良好而科学的阅读习惯,用各种方法激发阅读兴趣,主要做法有:

1)将阅读分为精读、泛读两种。精读是指教师所选的阅读材料为绝大多数学生感兴趣的由教师重点辅导,要求学生精心细读,将阅读提问与材料内容结合考虑,把中心思想、语法结构及词汇用法等吃准、吃透。泛读是指学生根据各自兴趣在教师指导下自选阅读材料,快速浏览阅读,以拓宽知识面,要求学生练阅读速度,练英语思维能力,并能迅速获取所需阅读对象信息。

2)强调阅读与情感结合。在训练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产生阅读愿望,进入适度兴趣状态,以体验、发展和强化阅读英语的兴趣,并逐渐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磨练学生在阅读中克服困难的意志。

3)改掉只能用翻译法阅读的陋习。目前的大部分学生在阅读材料时,往往是先不自觉地在头脑中将英语翻译成汉语,然后再通过汉语这个中介把握阅读对象的语言信息,这样不仅大大影响阅读速度,而且其阅读效果没有了阅读对象中的精髓内容英语思想。于是我们在训练时,要求学生在思想上扮演阅读对象中的角色,养成英语思维习惯,以提高效率与效果。

4)要求细细品味中外文化差异。英语蕴含着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文化内涵,如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在训练时,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使用教学媒体等手段让学生多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联系身边日常生活,激发阅读兴趣,在品味中外文化差异中不知不觉地产生英语语感和悟性,培养了跨文化阅读和用英语思考问题的能力。

5)适当布置一些英语阅读方面的作业,如完形填空、短文改错、写作等。学生课外自主完成,对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有利,对阅读素质的培养有利。

3、数学老师的做法:

数学阅读过程同一般阅读过程一样,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包含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语言符号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同时,它也是一个不断假设、证明、想象、推理的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但由于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及严谨性、抽象性等特点,数学阅读又有不同于一般阅读的特殊性,认识这些特殊性,对指导数学阅读有重要意义。

比如应用题的阅读,在阅读的开始阶段,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能力情况在思维方式上多加指导,先按一定“程序”进行引导阅读,形成一定的模式,待学生有了一定能力后,再进行变式训练。例如可进行这样的方式:题中的几句--这道题是属于什么类型--题中有哪些数量---这些数量之间的关系怎样等。此外,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应用题的难度,进行示范阅读,抓住字词句,抓住关键词和关键数量关系,用自己的语言或列表或画图或列式理清关系,从而渐渐掌握阅读要领,达到熟练程度。阅读训练时,要求对每个句子、每个术语、每个图表都应细致地分析,明白其内含,并将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把题目浓缩,减化,达到缩小跨度的目的。对于关键词,有时还需划上着重记号,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4、家校共同培养中小学生的阅读素养:

影响学生阅读表现的因素与家庭教育有关,家庭教育对于中小学生的发展作用不容忽视。家庭阅读环境比学校阅读环境对学生的阅读动机、阅读态度以及阅读兴趣的影响更大。父母受教育程度、父母职业、家庭财务、家庭教育资源、家庭文化资源等家庭经济社会地位指数对学生阅读成绩有影响。

孩子每天养成读书的习惯,家庭成员的示范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家长每天抽点时间坐下来读书,读专业的书,读文艺的书,读孩子们喜欢的童话、寓言、诗歌、儿歌等,让他们从大人身上学会选择自己必须学习和喜欢的书来读,懂得一个人一生都要学习,才会越来越聪明。 家长经常带孩子去书店选购自己喜欢的书籍和影像资料,是营造读书氛围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家长指导阅读方法,和孩子一起阅读、游戏,启发孩子带着问题阅读,都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好办法。

(五)培养中小学生阅读素养的困惑

1、在高考的重压之下,学生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怎么办?即便是高考文科语文有名著阅读的要求,许多学生在泛读了名著之后,以大量背试题的方式来加深理解。学校和教师的对策:每一篇课文就是阅读材料,提高课堂阅读的指导,提高课堂阅读的实效性。学校、教研组统筹规划学生三年的阅读数量,并通过开设阅读课、开设校本课程、创设阅读节等活动来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

2、如何让家长支持阅读?学生在家有一点空闲时间看书,家长认为看“闲书“,有这个时间不如做点题目。

3、如何处理好传统阅读和电子阅读之间的关系?

4、如何处理好快餐式阅读、浅阅读和深度阅读之间的关系?

5、传统阅读正受到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的冲击。如何引导学生处理好之间的关系?

第五组

主持人:周 於(常州市教育教研室语文教研员)

19位老师参加了本组交流,来自语文、英语、数学、政治、地理、生物、信息技术等七个学科,主要从学校教育和学科教学的视角审视中小学生阅读素养的养成,围绕以下几方面分享了各自的思考和实践,提出存在的问题。

1.阅读素养是一个人的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品质和未来事业发展的高度。中国又是一个国民阅读素养比较差的国度。中小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遗憾的是,社会、学校,家长、老师,特别是教育管理者,对此的认识还缺乏应有的高度。

2.大多数的小学生、初中生非常喜欢阅读,看书的速度很快,男生比较喜欢看漫画,阅读速度快了之后,阅读的质量不佳。针对老师们提出的这一带有普遍性的现象,交流后形成了以下认识:

1)学生对阅读的热情是阅读素养养成的一个重要前提,要注意保护这种兴趣和热情;

2)阅读习惯的养成有最佳年龄段,不能错失;高中老师慨叹,到了高中阶段再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兴趣实在是收效甚微;

3)在阅读材料的喜好上有比较明显的性别差异,这很正常,但教师应注意引导,否则学生的阅读面就得不到拓展;

4)阅读的速度要辩证地来看,关键是教师应对此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即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和阅读目的采取适宜的阅读策略和方法,当快则快,当慢能满。

3.关于中小学生的名著阅读问题

1)语文课程标准对名著阅读篇目的指导性建议应该与时俱进,有的名著虽然经典、必读,但指定在初中阶段或高中阶段读,其可行性到底如何?是否会有预期的效果?

2)用考试来推动中小学生的名著阅读使得名著阅读异化了,败坏了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原因主要有:教师用不恰当的办法帮助学生应付考试,使得学生产生错误的认识;二是考试的形式不科学,虽然命题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检测学生有没有读过,读得怎样,但目前的命题形式和技术还难以达成这个目的。

4.关于教材阅读

教材阅读可以说是一种专门的阅读,是学生最重要的的学习活动之一,如何阅读教材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但遗憾的是教师普遍在这方面缺少对学生的指导,所以大部分学生其实是不大掌握阅读教材的策略和方法的。

很少有语文教材把其他学科教材作为阅读材料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阅读方法指导;有些学科(如地理)的教材以“非连续性文本”为主,这需要有专业的阅读指导,但往往我们的学科老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也不擅长此道。

5.兰陵中学王舜吉校长围绕兰陵中学“学校图书馆创新管理”课题专门谈了学校阅读环境支持的问题,把学校图书馆建成读书交流中心、学校阅读课程的开设、图书漂流活动等创意活动的设计和开展,给参加交流的老师留下深刻印象。

6.教师要和学生一起阅读,学生阅读素养的养成需要家校联动。

第六组

主持人:刘

一、培养阅读素养的重要性

无论是个人发展还是民族进步,都与阅读素养有着紧密联系。它是孩子学习和成长的基本要素,是孩子实现社会发展和精神发展的奠基石。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项目(PIRLS)认为,“阅读素养是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应该掌握的最重要的能力”。只有掌握了阅读的能力,孩子才能更好地学习其他知识,才能更自信地融入社会,满足生活、工作甚至生存的需要;只有学会了如何阅读,才能提高鉴赏能力,接受全方位的信息,满足个人精神世界发展的需求。

二、“阅读素养”的界定

PIRLS2001,将“阅读素养”(reading literacy)定义为:理解和运用社会需要的或个人认为有价值的言形书面语式的能力,儿童阅读者能够从各种文章中建构意义,他们通过阅读来进行学习、参与阅读者群体并进行娱乐。

PIRLS2006对“阅读素养”又做了进一步的描述,定义如下:理解和运用社会需要的或个人认为有价值的书面语言形式的能力,年轻的阅读者能够从各种文章中建构意义,他们通过阅读来进行学习、参与学校中和日常生活中的阅读者群体、并进行娱乐。这一界定对2001年定义的末句进行了改动,突出了学生在学校和日常生活中进行阅读的广泛重要性,强调了阅读活动发生的不同情境。

由以上定义,我们可以看到,PIRLS非常关注阅读的目的与情境,这体现在它强调阅读者通过阅读要做什么,即通过阅读来进行学习、参与(学校中和日常生活中的)阅读者群体并进行娱乐。阅读活动的发生有其特定的目的,如为了消遣娱乐而进行阅读、为了文学体验而进行阅读、为了获得信息而进行阅读、为了学习知识而进行阅读、为了完成某件事情而进行阅读……不同的阅读目的在阅读活动的具体实践中便体现为不同的阅读情境。PIRLS关注儿童阅读发生的具体情境,以此将评价中的儿童阅读活动还原到真实的生活中,关注他们在学校和日常生活中的阅读活动。在PIRLS的阅读素养评价中,阅读能力已经不再被局限于学科范围内,单纯地作为一种特定的学科能力,而是将阅读与生活相联系,将阅读融入现实生活的各个层面:娱乐、学习、工作等等。这一精神具体体现为将阅读与真实的情境相联系、与阅读活动的特定目的相联系。

美国国家教育发展评估是这样定义阅读素养的。它认为,阅读是一个积极且复杂的过程,涉及理解书面文章、形成并理解含义,根据文章类型、目的与情景,恰当使用含义。而国际学生评价项目则认为,我们不仅要强调阅读者能够理解所读文章的内容意义,还要强调阅读者应具备通过阅读获取知识信息,以此满足目的需求的能力,这也是在阅读的后面加上“素养”这个词的原因。国际学生评价项目提出,阅读素养是阅读者为了达成个人目标、积累知识、开发个人潜力、参与社会等目的,理解、利用、反思和使用书面文章的能力。

三、中小学生阅读素养的养成

1、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是人才成长的起点,是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因此,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兴趣也是培养阅读素养的前提和基础。    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在阅读开始阶段,顺应学生的心理特点,选好学生爱看的第一批书,不宜过早地限制学生的阅读范围和阅读内容。在阅读过程中,老师对学生不能管得太死,把阅读的选择权利交给学生,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例如,喜欢漫画的学生可以看漫画,喜欢科普读物的学生就读科普读物,也有一些孩子喜欢作家杨红樱或者沈石溪的作品,教师都予以支持。许多小学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提供阅读书目,教师亲身体验,综合多方面信息,形成低中高年级的推荐书目。学校研究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阅读差异问题和改进办法。在教学内容方面,要适当增加男生较感兴趣的各类题材,多给男生表达的机会,多对男生的表现加以鼓励,让男女生进行合作学习,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校还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如讲故事比赛、读书小报、好书推荐会、亲子阅读、作家进校园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中学除了指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外,一些老师还根据学生性别特点,引导男生读《东周列国志》《儿女英雄传》,女生读《傲慢与偏见》《简爱》等,征订学生的需要进行引导。

2.良好习惯的培养

1)养成熟读精思的习惯 论语有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许多著名的作家能写出不朽的文学作品,闪耀着思想的光辉,焕发出独具一格的魅力,无不是读书深入思考的结果。鲁迅的文章睿智、深刻的底蕴,绝不是某个老师教出来的,而是得益于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层次的思索,从而迸发出无数不朽的篇章。毛泽东的"四勤"学习法中的第三勤说的就是"勤想",就是主张"开动脑筋,独立思考、多思、善思",不"尽信书" 2)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阅读习惯。 就是自己动手动脑,主动获取知识。在课堂上,学生要学会跟随老师的讲解,对重点语句及文章结构内容作点评,把教师讲解中的关键言简意赅的记在相应的位置上,可记难认字的音,难解词的义,关键句的作用,还要做一些简单的评点,这对培养自己良好的读书习惯、训练深刻的思维方法很有好处。在课堂以外读书也应保持这样的好习惯。若把"不动笔墨不看书"的良好习惯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定会获益匪浅。3)养成"博闻强记",多背诵积累的习惯。 背诵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背诵能使我们更熟悉文言诗句,增强语感,增强感悟能力,积累文学素养。这些背诵的知识,犹如储存在头脑仓库中的丰富物质,一但应用时便犹如源头活水般涓涓涌来,就不会产生"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慨。 4)养成读书和写作相伴的习惯。 许多同学常常是把读书和写作当作两回事,导致语篇、作文"两张皮"哪个都不得要领。殊不知许多课文都是古今中外名家的上乘精品之作,是写作中难得的极好范文。若能养成常写读书心得、随笔等习惯,那就是真正做到了读书与写作的珠联璧合、融会贯通了。因此,一些初中教师要求学生做摘抄笔记,长期坚持,对学生的写作非常有帮助。


上一篇: 2013年暑期校本培训材料话题四:学科教学中“E学习”的开展

下一篇: 2013年暑期校本培训材料话题七:微课程的开发与利用

版权所有常州市金坛区第四中学 地址: 常州市金坛区西城路11号 联系方式:0519-82851407

技术支持: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站点统计: 昨天访问: 32931次 | 今天访问: 29065次 | 本月访问: 448498次 | 上月访问: 442439次 | 访问总数: 18843990次 | 文章总数: 166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