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德育工作>>国旗下讲话>> 文章
清明之思,慎终追远

发布时间:2021/3/29 16:13:50 作者:团委 浏览量:2818次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高二7班的潘隆琦。今天我国旗下演讲的主题是:清明之思,慎终追远。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清明又至。对于我们来说,清明节绝不仅仅是休闲娱乐的假日,更是承载着深厚民族文化的重要节期。作为承续了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华传统节日,清明文化在时间的积淀中不断更新、升华;当代人在铭记、传承传统的同时,也赋予清明节更多时代内涵与现代活动。
清明之传统之源:节气、祭扫、踏春
  清明,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唐宋之后,清明节逐渐融合了寒食节与上巳节的习俗,扫墓祭祖成为节日的核心内容之一。唐玄宗时,扫墓祭祖的风俗随之逐渐固定下来。中华文化素来重视“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扫墓祭祖便是这一文化意识的凝结与升华。它不仅仅是个人情感与心境的表达,更借助年复一年、家族同体、感情充沛的仪式,唤醒、塑造和强化了家族、族群、集体的共同记忆以及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基于此,中华民族的文化便有了人文情感与生命延续的厚度。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随着节令习俗从祭典性向娱乐性与礼仪性的演变,踏春出游、荡秋千、放风筝等活动在唐宋时期也逐渐成为清明节的另一项文化内容。在草长莺飞、层林渐绿的阳春三月,亲近自然、感受新生,一驱内心的抑郁与冬日的寒气,这是顺应天时,人地和谐的最好展现;而将春天蓬勃的生机与缅怀先人的悲凉共置心中,又展现了古人悲欢与共、生死并置的人生哲学。所以,清明节不仅彰显了“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的中庸文化,更塑造了“追思先人,勿忘生者”的生命境界。于是,中华民族便有了直面生死的勇气与豁达。
清明之时代之本:追忆、缅怀、感恩
  追忆先人,是清明节传承不绝、延续至今的核心文化内涵。天下之人皆有父母,族群各有祖先,民族亦有本源。每年清明前后,无论是在机场、口岸,还是各地的乡间小道,都能见到返乡祭祖的人文之景。不过,情感是不变的,仪式是流动的。扫墓祭祖的形式并非是对传统旧制的完全沿袭。借鲜花表达哀思,用文字延续情感;以植树培土感念生养之恩,建石碑陵园寄托追思之情。

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扫墓祭祖、遥寄逝者,需要一颗敬畏虔诚之心,在礼敬和怀念中升华感情,充分表达“追思先人、勿忘生者”的真情实感。眼下,疫情传播的风险依然存在,祭奠要有一定的仪式感,但不必拘泥于形式,错峰祭扫、简约祭扫、绿色祭扫、文明祭扫,变的是祭祀形式,不变的是慎终追远的清明之思。








上一篇: 心理健康,生命阳光

下一篇: 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

版权所有常州市金坛区第四中学 地址: 常州市金坛区西城路11号 联系方式:0519-82851407

技术支持: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站点统计: 昨天访问: 29004次 | 今天访问: 12654次 | 本月访问: 570057次 | 上月访问: 442439次 | 访问总数: 18965549次 | 文章总数: 16625篇